[发明专利]数据通信调度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9854.1 | 申请日: | 200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1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J·奥斯特林;F·林德格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姜冰;朱海煜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通信 调度 | ||
1.一种适用于服务于至少M≥2个小区(10,20,30)的无线电基站(100)中的设备的数据通信调度系统(300),所述数据通信调度系统(300)包括:
至少M个天线接口(115,125,135,175),各自可连接到至少M个天线设备(110,120,130,170)中的天线设备;
MTX个传送器(111,113,121,123,131,133,171),MTX>M;
MRX个接收器(112,114,122,124,132,134),MRX>M,所述MTX个传送器(111,113,121,123,131,133)的至少一个传送器和所述MRX个接收器(112,114,122,124,132,134)的至少一个接收器被指派到所述M个小区(10,20,30)的每个小区,所述MTX个传送器(111,113,121,123,131,133,171)的每个传送器和所述MRX个接收器(112,114,122,124,132,134)的每个接收器可连接到所述至少M个天线接口(115,125,135,175)的至少一个天线接口;
传送器控制器(155),被布置用于由所述无线电基站(100)在包括多个子帧(50-58)的无线电帧(40)期间使用所述MTX个传送器(111,113,121,123,131,133,171)中的NTX个传送器(111,113,171)为所述M个小区(10,20,30)调度数据传送,1≤NTX<MTX,使得所述NTX个传送器(111,113,171)的至少一个传送器(111,113,171)被布置用于在所述无线电帧(40)的至少一个子帧(50)期间传送目的地为所述M个小区(10,20,30)的第一小区(10)中用户设备(210)的数据,并且在所述无线电帧(40)的至少另一子帧(51)期间传送目的地为所述M个小区(10,20,30)的第二小区(20)中用户设备(220)的数据,以及使得所述M个小区(10,20,30)的每个小区被指派所述无线电帧(40)的至少一个子帧以用于传送目的地为所述每个小区中用户设备(210,220,230)的数据;
接收器天线系统复用器(140),连接到所述MRX个接收器(112,114,122,124,132,134)中的至少NRX个接收器(112,114)和被指派用于所述M个小区(10,20,30)的所述M个天线接口(115,125,135),1≤NRX<MRX,并布置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NRX个接收器(112,114)中的接收器连接到所述M个天线接口(115,125,135)中的天线接口(115);以及
接收器控制器(145),被布置用于控制所述接收器天线系统复用器(140)以选择性地互连所述NRX个接收器(112,114)和所述M个天线接口(115,125,135),使得所述NRX个接收器(112,114)的至少一个接收器(112,114)在所述无线电帧(40)的至少一个子帧(53)期间连接到所述至少M个天线接口(115,125,135)的第一天线接口(115),并且在所述无线电帧(40)的至少另一子帧(54)期间连接到所述至少M个天线接口(115,125,135)的第二天线接口(125),并且使得对于所述M个小区(10,20,30)的每个小区,在i)被指派用于从所述每个小区中的用户设备(210,220,230)接收数据和ii)与所述传送器控制器(155)指派到所述每个小区的所述至少一个子帧的预定义子帧距离处存在的至少一个子帧期间,指派到所述每个小区的所述天线接口连接到所述NRX个接收器(112,114)中的接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98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轮发电机导轴承机架支撑结构
- 下一篇:随钻对接钻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