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心脏引线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7663.1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3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N·L·奥尔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德托尼克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N1/0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洪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心脏 引线 系统 方法 | ||
一种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包括:
本体组件,所述本体组件提供对应于治疗的至少一个电信号;以及
心脏引线组件,所述心脏引线组件具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近端部分与所述本体组件连通以接受所述治疗,所述远端部分适于联接至解剖结构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信号传输至所述解剖结构,所述近端部分具有第一刚度,所述远端部分具有第二刚度,
其中,所述第一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刚度。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远端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部分包括从所述本体组件延伸至所述过渡区域的第一多腔管道构件,所述远端部分包括从所述过渡区域延伸至所述心脏引线组件的最远端的第二多腔管道构件。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腔构件包括第一生物相容聚合物,所述第二多腔构件包括第二生物相容聚合物,所述第二生物相容聚合物与所述第一生物相容聚合物不同。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相容聚合物是高分子量聚氨酯基聚合物、高分子量硅酮、及其组合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生物相容聚合物是高分子量聚氨酯基聚合物、高分子量硅酮、及其组合中的另一种。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物相容聚合物包括硅聚合物。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脏引线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电极组件和传导构件,所述传导构件从所述本体组件延伸至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组件,以将所述至少一个电信号从所述本体组件传导至至少一个电极。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构件包括位于所述近端部分的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为所述心脏引线组件的所述近端部分提供环绕强度。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是支承线圈、聚合物管道和编织护套中的至少一种。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是导电的。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可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可植入式心律转变器—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或其组合。
一种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包括:
心脏引线,所述心脏引线具有至少一个多腔构件,所述至少一个多腔构件具有近端部分、远端部分、以及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远端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所述近端部分适于与另一可植入式医疗装置连通,所述远端部分适于与解剖结构连通;
至少一个电极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组件联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多腔构件,以将电信号从所述另一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发送至所述解剖结构;以及
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联接至所述近端部分,以为所述至少一个多腔构件的所述近端部分提供相对于所述远端部分的增强的环绕强度。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多腔构件还包括多个内部导管,所述多个内部导管中的一个内部导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多个内部导管中的其余内部导管的直径。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较大直径的所述内部导管在所述近端部分具有第一直径而在所述远端部分具有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较大直径的所述内部导管在所述过渡区域在所述第一直径和所述第二直径之间过渡。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部导管在所述近端部分围绕所述多腔构件的中心轴线同心地设置。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部导管在所述远端部分围绕一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多腔构件的纵向轴线的轴线对称地设置。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植入式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被接纳在具有较大直径的所述内部导管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德托尼克公司,未经麦德托尼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76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