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盖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53480.2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2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在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在德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E02D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盖,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在上部主体的内部进一步具备防水单元而防止雨水和异物进入,并形成两个以上节距相同的螺旋形肋来稳定地连接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在下部主体向下倾斜地螺栓结合上部主体,或者在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之间插入卡止杆,从而防止游动,并提高结合力的井盖。
背景技术
一般,井盖是用于维修埋设在地下的上下水道、电通信设施等或排放雨水等而设置的,其主要结构有圆形或四方形。
但是,由于现有井盖不能调整高度而导致每个井的井口盖板和路面的高度不一致,因此为了使井盖与路面一致,将井盖下部和井口盖板之间隔开的部分用砖头等高度调整材料进行施工,但是由于施工结束后,因雨水的进入等砖头等的强度变低,并且由于反复地受车辆的冲击载荷等疲劳载荷,存在砖头等高度调整材料被破损而凹陷的问题,并存在随时维修路面上的井盖而难以管理井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点,如本申请人的授权专利10-0522941号专利,井盖放置于上部主体,形成在上部主体的外周面的螺旋形肋置于形成在下部主体的内周面的螺旋形肋而受支撑,并通过螺栓固定,从而上部主体被下部主体支撑,在螺旋形肋分别形成有弯曲部,上部主体的肋下侧的弯曲部和下部主体的肋上侧的弯曲部想啮合固定,同时采用充分增大肋的节距的构造,不但容易旋转上部主体,而且上部主体不滑落而可固定支撑于下部主体,在形成螺旋形肋时,只用一条螺旋形肋制作时,由于在铸件的造型以及脱模过程中发生问题,肋的水平角度不成平面而形成预定量的锥度,因此在连接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时,因锥度会产生微细的游动。
而且,在连接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时,为了防止游动,将螺栓结合在上部主体时,需要形成所需的螺栓结合孔,但是,为了与路面一致,调整上部主体的高度,在工厂进行制造过程中无法形成螺栓结合孔,或者要形成多个结合孔,这会导致制造上的问题以及现场工作繁杂,而且,由于分散有螺栓孔,因此,需要防水的井的情况,存在通过螺栓结合孔流入雨水的问题。
而且,由于只通过螺旋形肋固定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因此下部主体和上部主体发生游动,并且,固定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的螺栓通过上部主体的内部连接到下部主体,因此,使用者为了设置螺栓而将身体缩到上部主体的内部而进行设置螺栓,因此非常不方便。
而且,由于只形成有一个螺旋形肋,因此调整高度时其旋转长度变长,由此存在会浪费人力、装备、时间的问题点。
而且,由于井盖的防水不顺畅,因此存在通过井盖雨水流入到井内部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连接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时保持平衡能够稳定地承受外部载荷,且防止雨水流入井内部,并可以在下部主体内部稳定地固定上部主体,而且在连接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时通过调整高度可以减少人力、装备、时间的井盖。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而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主体,其内部为空,沿中空内周面形成有螺旋形肋,在螺旋形肋的上表面形成有凹凸部;上部主体,其连接在所述下部主体的内部,内部为中空,沿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形肋和凹凸部,该螺旋形肋和凹凸部对应于所述下部主体的螺旋形肋及凹凸部,并在上表面具备突部;盖体,其安装于所述上部主体的突部,防止异物进入到上部主体的内部;防水单元,其可装卸地设置于所述上部主体的内部,并防止雨水进入到井内部。
另一面,本发明的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主体,其内部为空,沿中空内周面形成有螺旋形肋,并形成有向内部穿通的多个螺栓孔;上部主体,其连接在所述下部主体的内部,内部为空,沿外周面形成有螺旋形肋,该螺旋形肋对应于所述下部主体的螺旋形肋,并在螺旋形肋之间向上部主体的高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引导突起,在上表面具备突部;螺栓,其穿通所述下部主体的螺栓孔而被结合,并设置成被按压在上部主体的引导突起之间,由此支撑上部主体的同时防止上部主体旋转;盖体,其安装于所述上部主体的突部,防止异物进入到上部主体的内部;防水单元,其可装卸地设置于所述上部主体的内部,并防止雨水进入到井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在德,未经李在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3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