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广角透镜和使用广角透镜的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47285.9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7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安部一成;吉田勇人;茂庭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G02B13/04 | 分类号: | G02B13/04;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郭定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广角 透镜 使用 成像 装置 | ||
1.一种广角透镜,包括:
成像透镜系统,包括:
安排在物侧的前透镜组;
安排在像侧的后透镜组;以及
安排在前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的孔径,并且
前透镜组和后透镜组由总共五个透镜元件构成,其中
在前透镜组中,从物侧到孔径侧按顺序安排作为第一和第二透镜元件的分别具有负屈光力的两个透镜元件、和作为第三透镜元件的具有正屈光力的一个透镜元件,并且在后透镜组中,从孔径侧到像侧按顺序安排作为第四和第五透镜元件的分别具有正屈光力的两个透镜元件,并且
其中,穿过孔径的最大视角的主光线到成像透镜系统的光轴的入射角是θI,满足以下表达式1:
40°(度)<θI<60°(度)...表达式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透镜,其中,入射角θI在子午平面中定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广角透镜,其中,构造第四透镜元件,以使得从第四透镜元件发射的主光线和光轴之间的角度变为小于入射到第四透镜元件的主光线之间的角度,并且第五透镜元件由非球面透镜构成,以使得从第五透镜元件发射的主光线与光轴之间的角度变为小于从第四透镜元件发射并入射到第五透镜元件的主光线与光轴之间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透镜,其中,第四透镜元件的阿贝数是v4,满足以下表达式2:
v4>70...表达式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透镜,其中,广角透镜具有超过180度的视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透镜,其中,第五透镜元件的像侧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元件的材料是玻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透镜,其中,第二透镜元件的像侧的表面是非球面表面。
9.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广角透镜,包括:
成像透镜系统,具有:
安排在物侧的前透镜组;
安排在像侧的后透镜组;以及
安排在前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的孔径,并且
前透镜组和后透镜组由总共五个透镜元件构成,其中在前透镜组中,从物侧到孔径侧按顺序安排作为第一和第二透镜元件的分别具有负屈光力的两个透镜元件、和作为第三透镜元件的具有正屈光力的一个透镜元件,并且在后透镜组中,从孔径侧到像侧按顺序安排作为第四和第五透镜元件的分别具有正屈光力的两个透镜元件,并且其中,穿过孔径的最大视角的主光线到成像透镜系统的光轴的入射角是θI,满足以下表达式1;
图像传感器,其具有二维安排的像素,并将通过广角透镜对像素成像的拍摄对象转换为图像数据;
存储器,其存储从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数据;
存储器输出控制器,其根据指定角度从存储器读出图像数据;
第一信号处理器,其校正广角透镜的失真;
第二信号处理器,其校正广角透镜的横向色差;以及
第三信号处理器,其校正广角透镜的调制传递函数(MTF),
40°(度)<θI<60°(度)...表达式1。
10.一种车内相机设备,包括:
成像装置,包括:
广角透镜,具有:
成像透镜系统,具有:
安排在物侧的前透镜组,
安排在像侧的后透镜组,以及
安排在前透镜组和后透镜组之间的孔径,并且
前透镜组和后透镜组由总共五个透镜元件构成,其中,在前透镜组中,从物侧到孔径侧按顺序安排作为第一和第二透镜元件的分别具有负屈光力的两个透镜元件、和作为第三透镜元件的具有正屈光力的一个透镜元件,并且在后透镜组中,从孔径侧到像侧按顺序安排作为第四和第五透镜元件的分别具有正屈光力的两个透镜元件,并且其中,穿过孔径的最大视角的主光线到成像透镜系统的光轴的入射角是θI,满足以下表达式1;
图像传感器,其具有二维安排的像素,并将通过广角透镜对像素成像的拍摄对象转换为图像数据;
存储器,其存储从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图像数据;
存储器输出控制器,其根据指定角度从存储器读出图像数据;
第一信号处理器,其校正广角透镜的失真;
第二信号处理器,其校正广角透镜的横向色差;以及
第三信号处理器,其校正广角透镜的调制传递函数(MTF),
40°(度)<θI<60°(度)...表达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472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物电子身份标签识读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分控相变换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