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非垃圾消息列表包括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35101.7 | 申请日: | 200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4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O·沙海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蔡悦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垃圾 消息 列表 包括 | ||
背景技术
对于在线用户而言,电子邮件(e-mail)使用变得普遍存在与日常使用中。商业发送者和商家发送用户在他们的电子邮件帐户中接收的许多消息。这些消息包括帐户注册确认、订单确认、收据、送货状态和通讯。在其他情况下,用户希望在他们的收件箱中接收诸如送货通知等这些种类的消息。另一方面,用户不想被消息分心,或他们仅仅对接收诸如通讯等消息不感兴趣。
当前,用户至少面临以下不幸情形:1.用户希望查看的电子邮件消息被转发到垃圾文件夹。例如,这包括与帐户注册确认、帐户注册验证、订单确认、订单状态、以及送货确认有关的消息。2.用户不希望接收(但合法的)电子邮件消息被标记为垃圾,诸如通讯、销售电子邮件消息、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电子邮件消息。
在第一种情形中,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商家希望那些消息被真正递送,因为商家不希望接收来自期望接收这些类型的电子邮件消息的用户的询问。在此情况下,发送者和接收者都对递送到收件箱的消息感兴趣,而无需标记成垃圾邮件或垃圾。这对于任何要求帐户注册验证的网站尤其正确。
双方(发送者和接收者)都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迄今的解决方案依赖于初级工具,并且不能非常有效地工作。例如,用户最终会使用迟钝的工具(诸如垃圾按钮和黑名单)使得问题远离,这进一步复杂化了接收来自发送者的合法消息的能力。
某些发送者尝试通过包括关于如何将发送者添加到安全名单或白名单中的指令、通过加入发送者分数认证程序、或通过使用发送者身份(SenderID)来解决这一情形。不幸的是,这些解决方案没有被广泛地采用,并且导致用户和发送者方受挫。某些用户可能没有正确地遵循指令。其他尝试通过响应于接收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帐户向用户请求来采取不同的方法。然而,很多时候用户希望使用与注册或登记供在线购买的用户帐户时所使用的那些不同的电子邮件地址来接收这些类型的电子邮件消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尝试通过在交易工作流中包括将所需电子邮件地址包括在用户的非垃圾邮件列表中的步骤来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还利用具有XML订阅源(feed)(例如,订阅源flair)的模型来将发送者地址添加到接收者的安全名单中,并且适当地配置任何规则或过滤。附加的实施例提供标准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模式,任何第三方可使用它来引导用户将始发者的电子邮件地址列入安全名单。任何电子邮件提供者可随后展示这一地址,并且在消息通过定制的工作流被发送到接收者之前,允许最终用户将这些消息列入安全名单。
提供本概述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发明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其他特征的一部分将是显而易见的,一部分将在下文中指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有效地将交易电子邮件地址包括到用户的非垃圾邮件列表中的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有效地将交易电子邮件地址包括到用户的非垃圾邮件列表中的过程的示例性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有效地将交易电子邮件地址包括到用户的非垃圾邮件列表中的操作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由和与用户交易的一方协同工作的电子邮件提供者有效地将交易电子邮件地址包括到用户的非垃圾邮件列表中的操作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可在其中实现本发明的合适的计算系统环境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在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有效地将交易电子邮件地址252包括到用户的非垃圾邮件列表中的系统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当事方102,以及至少一个电子邮件提供者104。在一个示例中,当事方102可以是提供服务和商品以供销售给在线用户106的在线商家。在另一示例中,当事方102可以是与在线用户106交互的在线订阅提供者。同样,该至少一个电子邮件提供者104可以是在线用户106的电子邮件帐户的电子邮件提供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公司,未经微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5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