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析用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28927.0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9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佐伯博司;来岛知裕;石桥宪二;田头幸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仪器 | ||
1.一种分析用仪器,其具有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在混合腔内混合并利用离心力向测定盒移送的微通道结构,用于接入读取所述测定盒中的液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腔的内周面形成为具有位于实施所述混合时的摆动方向上的两侧壁和彼此相对且位于所述两侧壁之间的上下表面,
将从所述混合腔朝向所述测定点送出液体的流路的入口与所述上下表面中的一个壁面接近地形成,
在所述混合腔的所述上下表面中的另一个壁面以所述混合腔内部的内周侧间隙比外周侧间隙宽的方式形成台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用仪器,其特征在于,
将对所述混合腔供给第一液体的流路的出口插入比所述混合腔的两侧壁更靠所述混合腔的内侧地形成,
在混合腔的所述上下表面的所述一个壁面以所述混合腔的间隙变宽的方式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一个壁面与所述流路的出口之间,但其中连接至所述流路的入口的部分除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用仪器,其特征在于,
将对所述混合腔供给第一液体的流路的出口插入比所述混合腔的两侧壁更靠所述混合腔的内侧地形成,
在混合腔的所述上下表面的所述一个壁面以所述混合腔的间隙变宽的方式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一个壁面与所述流路的出口之间,但其中连接至所述流路的入口的部分除外,且对所述凹部的内表面进行斥水处理。
4.一种分析用仪器,其具有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在混合腔内混合并利用离心力向测定盒移送的微通道结构,用于接入读取所述测定盒中的液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腔的内周面形成为具有位于实施所述混合时的摆动方向上的两侧壁和彼此相对且位于所述两侧壁之间的上下表面,
将从所述混合腔朝向所述测定点送出液体的流路的入口与位于实施所述混合时的摆动方向上的所述混合腔的两侧壁的一个侧壁接近地形成,
在所述两侧壁的另一个侧壁中途朝与所述一个侧壁的距离向内周侧变宽的方向形成弯曲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用仪器,其特征在于,
将对所述混合腔供给第一液体的流路的出口插入比所述混合腔的两侧壁更靠所述混合腔的内侧地形成,
在混合腔的所述上下表面的所述一个壁面以所述混合腔的间隙变宽的方式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一个壁面与所述流路的出口之间,但其中连接至所述流路的入口的部分除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用仪器,其特征在于,
将对所述混合腔供给第一液体的流路的出口插入比所述混合腔的两侧壁更靠所述混合腔的内侧地形成,
在混合腔的所述上下表面的所述一个壁面以所述混合腔的间隙变宽的方式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一个壁面与所述流路的出口之间,但其中连接至所述流路的入口的部分除外,且对所述凹部的内表面进行斥水处理。
7.一种分析用仪器,其具有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在混合腔内混合并利用离心力向测定盒移送的微通道结构,用于接入读取所述测定盒中的液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腔的内周面形成为具有位于实施所述混合时的摆动方向上的两侧壁和彼此相对且位于所述两侧壁之间的上下表面,
将从所述混合腔朝向所述测定点送出液体的流路的入口与所述上下表面中的一个壁面接近地形成,
在所述混合腔的所述上下表面中的另一个壁面以所述混合腔内部的内周侧间隙比外周侧间隙宽的方式形成台阶部,
在所述两侧壁的另一个侧壁中途朝与所述一个侧壁的距离向内周侧变宽的方向形成弯曲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析用仪器,其特征在于,
将对所述混合腔供给第一液体的流路的出口插入比所述混合腔的两侧壁更靠所述混合腔的内侧地形成,
在混合腔的所述上下表面的所述一个壁面以所述混合腔的间隙变宽的方式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一个壁面与所述流路的出口之间,但其中连接至所述流路的入口的部分除外。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析用仪器,其特征在于,
将对所述混合腔供给第一液体的流路的出口插入比所述混合腔的两侧壁更靠所述混合腔的内侧地形成,
在混合腔的所述上下表面的所述一个壁面以所述混合腔的间隙变宽的方式形成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一个壁面与所述流路的出口之间,但其中连接至所述流路的入口的部分除外,且对所述凹部的内表面进行斥水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289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导车导航系统及一种引导车导航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温场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