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输数据通过路由器或以太网桥网络构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19601.1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8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D·C·休森;乔恩·比克罗夫特;A·迈克尔·福特;M·O·霍梅伍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诺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迟姗 |
地址: | 英国布***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数据 通过 路由器 以太网 网络 构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太网桥或路由器和一种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方法用于,但不限制于,多处理器网络例如存储网络、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运算。特别的,本发明涉及适配于IEEE802标准的数据帧分布或未来以太网标准的数据帧的以太网桥或路由器。
背景技术
协议层
概念地,为了区分功能以太网分为许多虚拟层。最常见和正式的标准模型是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一个有用的详细描述OSI参考模型的文章是Hubert Zimmermann撰写的《OSI参考模型-构建开放系统互联的ISO模型》(“OSI Reference Model-The ISO Model of Architecture for OpenSystem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通讯学报com-28卷1980年第4期(IEEE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Vol.COM-28,NO.4,April 1980)。上述OSI参考模型包括网络系统功能不同的7层,如下:
1、物理层,负责物理信道连接。由那些涉及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元件,典型的线路驱动器和线路接收器,信号编码/解码器和时钟组成。
2、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允许终端站设备之间通过底层的物理介质直接通讯。该层提供组帧,为物理层将设备信息分离成离散的传输或帧。封装更高层的包传输协议。它给识别源和目的装置提供寻址。它提供错误侦测以保证损坏数据不会传往更高层。
3、网络层,负责网际通信,通过网络在终端站之间发送信息包。它必须适应多重数据传输技术和拓扑使用各种协议,最常见的是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
4、传输层,负责端到端通信,防护传输时产生的问题例如中断的数据、错误和由低层介质导致的排序错误影响上面各层。该层为应用提供无错、有序的、可靠的信息传递服务,处理终端站之间的数据处理传递过程。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最常见的传输层协议。
5、会话层,负责建立应用之间的通信连接,处理认证和连接控制。
6、表示层,保证各机器不同的数据表示得到解析。
7、应用层,提供一般功能允许用户应用通过网络通信。
为上述探讨的宗旨我们并不需要考虑传输层以上各层的实际操作,如果执行良好,就能防护更高层由其范围及下层出的问题。
数据单元封装
数据从用户应用向下通过所述各协议层,每一层均会给传送数据加入一些控制信息这样对等应用就能在其目的地正确的翻译出来。这一过程叫做“封装”,每一层从更高层取得提供给它的信息和结构,并加入更深层的具体控制,按每一层执行的协议的定义,代表性的:协议报头和报尾计算并被加入。这联合,层具体协议数据单元(PDU)然后向下通过层堆栈。同样的,一旦数据抵达目的,在所述PDU传往堆栈的更高层之前层具体协议信息就从PDU中剥离并解释,最后抵达对等应用。
PDU在堆栈的不同层具有不同的具体名称:
1、物理层中PDU叫做符号流。
2、数据链路层中PDU叫做数据帧。
3、网络层中PDU叫做数据包或数据报。
4、传输层中PDU叫做数据段或消息。
网络互连
在数据链路层及其上执行网络服务的装置叫做站。物理层因为不能通过协议寻址而排斥该定义。通常有两种形式的站:
1、终端站,是穿过网络的网络数据通信的最终源和目的地。
2、中间站,转发由终端站产生的位于源和目的之间的网络数据。位于数据链路层转发完的中间站通常叫做网桥;位于网络层转发的站通常叫做路由器。
以太网路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诺多有限公司,未经格诺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9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