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暖水瓶有效
| 申请号: | 200980113839.3 | 申请日: | 2010-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5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卯林 | 
| 主分类号: | F24J2/02 | 分类号: | F24J2/02;F24J2/52;A47J4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400 河北省卢***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暖水瓶 | ||
本发明涉及所谓多膛“环形”炉的领域,其用于焙烧碳块,并且 更具体地是焙烧用于采用电解生产铝的碳阳极和阴极。本发明更具体 地涉及用于检测多膛炉中至少部分阻塞的隔墙的方法。
用于焙烧阳极的环形炉具体在以下专利文献中进行了描述:US 4859175,WO91/19147,US6339729,US6436335以及CA 2550880,要获得进一步信息可参考这些文献。然而此处,参考以下 图1,图2和图3,将对它们的结构和操作进行部分回顾。图1示出 了具有开放式膛的环形炉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例中具有两个炉火, 而图2示出了表示这种炉子内部结构的局部透视图以及具有一个剖面 的横向截面图,并且图3示出了这种炉子的传统空心隔墙的纵向截面 图。
炉子1包括两个平行的箱体或隔舱1a和1b,其沿着纵轴XX在 炉子的长度上延伸,并且每个箱体或隔舱包括连续的横向的膛2(垂 直于轴XX),其被横向壁3相互隔开。每个膛2的长度,即在炉子 1的横向方向上,由具有薄壁的交替间隔的空心加热隔墙6所构成, 所述薄壁通常由横向间隔装置6a支撑,并且凹坑4的上部打开,从 而能够装入待焙烧的生碳块,并取出冷却的焙烧过的碳块,并且其中 堆放了由碳粉压实而成的生碳块5。一个膛2的空心隔墙6在同一个 隔舱1a或1b中,在其他膛2的空心隔墙6的纵向(平行于炉子1的 主轴XX)延伸,并且这些空心隔墙6通过它们纵向壁上部的端口7 相互连通,其面向设置在横向壁3中的纵向通道,从而空心隔墙6形 成了平行于炉子主轴XX的纵向隔墙线,并且其中的气体(助燃空气, 可燃气体以及燃烧气体和烟尘)在隔墙内部循环,以确保阳极5被预 热和焙烧,之后冷却。空心隔墙6还包括挡板8,用于延长和更均匀 地分布燃烧气体和烟尘的通道,并且所述空心隔墙6在其上部还具有 被称为窥视孔的开口9,可使用可移除的盖体将其封闭,其被布置于 炉子1的顶部块9a中。
炉子1的这两个隔舱1a和1b通过交叉烟道10在它们的纵向末端 相连通,该交叉烟道将气体从隔舱1a或1b的空心隔墙6的每排的一 端传输至另一隔舱1b或1a中空心隔墙6的相应排的一端,基本上形 成空心隔墙6的各排的矩形回路。
环形炉,也可被称作点火推进炉,其操作原理包括在一个循环中 将火焰头从一个膛2向相邻的膛推进,每个膛2连续地经过预热阶段、 强制加热阶段、大火阶段、然后冷却(自然冷却然后强制冷却)阶段。
阳极5被一个或多个炉火或炉火组焙烧(图1中示出了两个炉火 组,其中一个炉火的位置横跨隔舱1a的13个膛2延伸,并且另一个 炉火的位置横跨隔舱1b的13个膛2延伸,其循环地在膛2间推进。 每个炉火或炉火组由五个连续的区域A至E组成,如图1示出的隔 舱1b的炉火的区域,这些区域相对于流入空心隔墙6的各排的气体 方向,从下游至上游分布,并与膛之间循环推进的方向相反:
A)如果参考隔舱1a中的炉火,并且考虑炉火转动的方向,所述 方向如图1上部炉子末端的交叉烟道10旁边的箭头所示,那么预热 区域包括:
-排气歧管11,该排气歧管在每个膛2的空心隔墙6的上方延伸, 对上述每个膛2的空心隔墙6而言,所述排气歧管装备有用于测量和 调节空心隔墙6每排的燃烧气体和烟尘的流速的系统,在每个吸管 11a中所述系统可包括,一种由盖体致动器驱动旋转的可调密封盖, 其用于调整该流速,以及流量计12,其位于相应管道11a的略微上游 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13,其用于测量吸入的燃烧气体的温度, 预热线15,基本上平行于同一膛2上面的排气歧管11,所述吸管的 一端固定至排气歧管11并注入其中,而另一端接合在该膛2的各空 心隔墙6的开口9,所述排气歧管还装备有温度传感器(热电偶)以 及压力传感器;
B)加热区域包括:
-多条相同的加热线16,如图1所示,为两条或优选为三条;每 条加热线都装备有燃烧器和燃料注入器(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以及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每条线16在与相邻膛2的数目相对应的各 膛的上方延伸,从而每条加热线16的注入器均接合在空心隔墙6的 开口9中,以便注入燃料;
C)吹风区域或自然冷却区域包括:
-称作“零点”线的线17,在膛2的上方延伸,该膛2紧挨着离 上游最远端的加热线16下方的膛2的上游,并装备有压力传感器, 用于测量存在于该膛2的每个空心隔墙6中的压力,以便能够按下述 方式调节此压力,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卯林,未经刘卯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138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黄连碱在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 下一篇:太阳能暖水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