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7864.0 | 申请日: | 200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韩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君 |
主分类号: | F16M13/02 | 分类号: | F16M13/02;F16M11/18;F16M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调节 液晶电视 角度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挂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电视、平板电视在墙上的安装普及,市场上有越来越多功能的液晶电视支架安装液晶电视,特别是可以调节角度的支架,但随着对安装电视的美观要求与使用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液晶电视支架在调节角度上需要在电视角度调节后再拧紧支架上的把手,而且调节的角度不够大,角度大的话就会影响整个支架的厚度。因此有许多的不方便因素:第一、液晶电视与墙壁的距离如果太大,就会影响环境的美观,如果距离设计太小,又不方便把手伸进去调节角度;第二、电视角度调节后需要再拧紧把手又多了一道安装环节,很不方便;第三,电视调节角度不够大,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数最大可以调节到10度~15度,这个范围的电视调节角度在有些使用场合还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液晶电视支架在调节角度上需要在电视角度调节后再拧紧支架上的把手以及最大调节角度只能达到10度~15度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包括墙壁固定架和至少一个电视挂臂,所述电视挂臂设置于墙壁固定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视挂臂包括外挂臂、组合杆和内挂臂,所述外挂臂的上端通过组合杆的上端和内挂臂的上端相连,所述外挂臂的下端通过组合杆的下端和内挂臂的下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可以调节支架的角度,且调节角度后不需要用手或工具来固定角度的支架,而且支架调节的角度可以达到20度~30度,大大增加了产品的使用范围,而且还具有角度调节方便、美观实用且减少电视与墙壁之间距离的优点。
进一步,所述内挂臂的下端具有椭圆形轨道孔,所述外挂臂的下端通过组合杆和内挂臂的椭圆形轨道孔之间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挂臂的第一上端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组合杆的第二上端孔相连,所述组合杆的第三上端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内挂臂的第四上端孔相连;所述外挂臂的第一下端孔通过螺丝和螺母与组合杆的第二下端孔相连,所述组合杆的第三下端孔通过螺丝、螺母和垫片将滑动片和组合杆一起压紧在内挂臂的椭圆形轨道孔上。
进一步,所述组合杆包括上连杆、弯曲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上连杆和弯曲连杆的上端相连,所述下连杆和弯曲连杆的下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墙壁固定架上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固定孔为椭圆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中组合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的杠杆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中组合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再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液晶电视角度的墙挂支架的杠杆原理图。如图1、2、3、4及5所示,所述墙挂支架包括墙壁固定架1、第一电视挂臂2和第二电视挂臂3,所述第一电视挂臂2和第二电视挂臂3直接挂在墙壁固定架1上,所述第一电视挂臂2和第二电视挂臂3的结构是一样的。以第二电视挂臂3为例,所述第二电视挂臂3包括外挂臂6、组合杆4和内挂臂5,所述外挂臂6的上端通过组合杆4的上端和内挂臂5的上端相连,所述外挂臂6的下端通过组合杆4的下端和内挂臂5的下端相连。所述墙壁固定架1上具有多个椭圆形的固定孔,方便螺丝通过固定孔将墙壁固定架1安装到墙壁上。
所述组合杆4包括上连杆7、弯曲连杆13和下连杆14,所述上连杆7和弯曲连杆13的上端相连,所述下连杆14和弯曲连杆13的下端相连。所述上连杆7的数量为2个,所述下连杆14的数量为2个。所述两个上连杆7的上端通过挡圈8相连,中部通过中心轴9、垫片10和螺丝11与弯曲连杆13的上端相连。所述弯曲连杆13的下端两侧分别通过挡圈12与下连杆1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君,未经韩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7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