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易开盖耐压测试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15559.8 | 申请日: | 2009-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5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袁文广;王振华;李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45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开盖 耐压 测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易拉罐盖耐压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易开盖耐压测试仪。
背景技术
易拉罐被广泛地应用于饮料、罐头、奶粉等行业,尤其是碳酸饮料行业,其具有方便开启、易于携带及可再回收的优点。现有的易拉罐多为两片罐方式制造,其中对易拉罐上的易开盖(即易拉罐盖)的耐压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其耐压强度不够,会导致盖体破裂,造成内部盛装的液体泄露,甚至造成爆喷。为此国家制定了易开盖的耐压标准,测试单位开发了相应的测试仪,该测试仪的结构是:包括控制箱、底托和盖体夹紧部件,控制箱上端面嵌装底托,底托的上开口同轴密封嵌装盖体夹紧部件,多个压板均布设置在盖体夹紧部件外侧的控制箱上端面,每个压板的端部压接在盖体夹紧部件的上端面。使用时,将易开盖放置在盖体夹紧部件中并通过压板固定在底托上,给测试仪通电,通过控制箱前面板上的调节旋钮调整进气量,气体积聚一定压力后将易开盖上的凸台部顶起,此时测试人员看到形变后,关闭进气,记录控制箱上显示的压力数值即完成测试。上述测试过程中,气量的变化由测试人员手工操作调节旋钮完成,每个测试人员的调节的速度均不同,而且,当气量变化过块时,会导致测量的结果偏小,而气量变化过慢时,测量结果偏大,可见气量的手工调节会造成测量结果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安全且能精确测量易开盖耐压能力的易开盖耐压测试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易开盖耐压测试仪,包括控制箱、底托和盖体夹紧部件,控制箱上端面嵌装底托,底托的上开口同轴密封嵌装盖体夹紧部件,多个压板均布设置在盖体夹紧部件外侧的控制箱上端面,每个压板的端部压接在盖体夹紧部件的上端面,底托底部嵌装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一电磁阀,该电磁阀的控制端连接一时间继电器模块,该时间继电器模块连接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还连接安装在控制箱上的显示模块和按键模块。
而且,所述时间继电器为电磁式、空气阻尼式、电动式、电子式、可编程式或数字式时间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和气管上安装的时间继电器的共同控制,实现了压力的稳定上升,解决了测试人员手工调节时的压力上升过快或过慢的问题,保证了所有测试样品的测试环境的一致性,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易开盖耐压测试仪,如图1~3所示,包括控制箱7、底托6和盖体夹紧部件,盖体夹紧部件由中空盖托5、压盖4组成,控制箱上端面嵌装底托,底托的上开口同轴密封嵌装中空盖托,中空盖托的上端同轴密封嵌装压盖,多个压板1均布设置在盖体夹紧部件外侧的控制箱上端面,每个压板的端部压接在盖体夹紧部件中的压盖的上端面,该压板与控制箱的上端面的连接关系是:压板的一端通过铰轴3安装在控制箱上端面,其另一端搭置在一与控制箱内气动系统相连接的气动顶块2上,底托底部嵌装的进气管上安装有一电磁阀8,该电磁阀的控制端连接一时间继电器模块,该时间继电器模块连接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还连接安装在控制箱上的显示模块和按键模块。
时间继电器可以是电磁式、空气阻尼式、电动式、电子式、可编程式或数字式时间继电器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将易开盖放置在中空盖托上,再将压盖放好,通过气动顶块使压板压紧压盖以固定易开盖,使用按键模块调节进气量,然后启动测试仪,电磁阀在时间继电器的控制下断续供气,易开盖受到的压力稳定上升,当气压积聚到一定压力后,易开盖产生形变,此时测试过程结束,测试人员记录显示模块的压力数值后,继续测试下一个样品。测试过程中,压力稳定上升,解决了测试人员手工调节时的压力上升过快或过慢的问题,保证了所有测试样品的测试环境的一致性,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未经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5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