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内燃机车用整流臂单元件化立式变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314482.2 | 申请日: | 2009-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3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企尧;赵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开天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02 | 分类号: | H02M7/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鲍燕平 |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内燃机车 整流 元件 立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内燃机车的变流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用整流臂单元件化立式变流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内燃机车中,将柴油交流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通过电力半导体变流装置变换为直流电,驱动机车牵引直流电动机;现有技术的变流装置的整流臂都采用了多只电力半导体整流元件(简称元件)并联的电气联结结构(其并联元件数2-6只不等)。而这种并联结构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加之冷却风由两侧进,下面出,使之明显有以下不足:
1、多只元件并联,致使变流装置的整机效率降低,可靠性下降,输出特性软,过载及抗冲击电压电流能力弱,这将导致机车动态性能下降,同时也使其维护费、运营费用升高;为达到整流臂元件均流系数的要求,必然增加元件制造、测试及变流装置结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难度,费时耗材费力,增加成本;整机结构复杂,给变流装置的维护检修、测试检验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使维护费用居高不下。
2、装置进风口面积是其出风口面积的2倍,冷却风侧进下出,以致进风口风速分布不均且风道内风速低;进风口风速分布不均且风道内风速低导致散热器板利用率下降;风速低导致散热器板翅片易于局部积尘,进一步降低散热效率;散热性能下降必将导致元件可靠性降低及其使用寿命缩短。
因此,这种多元件并联型变流装置明显不适用于现代铁路高速、重载、长距离的运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内燃机车用整流臂单元件化立式变流装置,以便适应铁路高速、重载、长距离的运营要求,使铁路内燃机车时整机内在质量、可靠性、效率、费效比等性能指标得到全面大幅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铁路内燃机车用整流臂单元件化立式变流装置,其特征是:柜体分为上层和下层,下层水平一排固定六组阻容阻件;上层由立柱板纵向并行隔开,六组变流组件错位立式插入到立柱板的滑槽内,小压板和大压板压接在六组变流组件上并与立柱板和柜体固定为一体,六组变流组件的整流管电极端通过导电母排与直流电输出端子连接固定,一上一下布置;三相交流电的输出端子通过母线接快速熔断器一端,快速熔断器另一端与整流组件通过导电母排相连接;柜体下层固定有母线垫块。
所述的变流组件至少包括:下挂板、下压板、下组合垫、下导电铜排、下散热器板、整流管、上散热器板、上导电铜排、上组合垫、上压板、上挂板,下挂板、下压板、下组合垫、下导电铜排、下散热器板、整流管、上散热器板、上导电铜排、上组合垫、上压板、上挂板依次面接触由四角的4个螺栓连接为一体,下挂板和下导电铜排之间的4个螺栓杆上分别套接有绝缘套管,上挂板和上导电铜排之间的4个螺栓杆上分别套接有绝缘套管,下散热器板和上散热器板之间有短绝缘套管;上挂板和下挂板外侧有减震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整流桥臂的单元件化,无须均流,故在其结构设计、元件筛选、整机出厂试验以及现场例行检验等过程,均大大简化,并且使该整机内在质量、可靠性、效率、费效比等性能指标得到全面大幅提高;2、整流组件立式安装,使冷却风一进一出,在机车冷却进出风系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风口风速大幅提高,进风面风速分布均匀性也大幅改善,使整流元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得到根本性保证;提高进风口风速及其分布均匀性有利于减小热管散热器板体积重量及拉大翅片间距,从而有效降低整机积尘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图1右视图;
图3是变流组件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4是变流组件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5是变流组件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中:1、三相交流电的输入端子;2、柜体;3、小压板;4、柜体吊环;5、立柱板;6、直流电输出端子;7、大压板;8、母线;9、阻容阻件;10、快速熔断器;11、母线垫块;12、变流组件;13、风道;14、母线固定板;1201、下挂板;1202、减震垫;1203、螺栓;1204、组件隔板;1205、橡胶帽;1206、下散热器板;1207、上散热器板;1208、绝缘套管;1209、下压板;1210、下组合垫;1211、整流管;1212、上组合垫;1213、上压板;1214、上挂板;1215、下导电铜排;1216、短绝缘套管;1217、热管压板;1218、上导电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开天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开天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4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