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横剪跺料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11123.1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6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许泽辉;沈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铝业(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3/00 | 分类号: | B23D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122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剪跺料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剪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横剪跺料台装置等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横剪机是一种对开卷后的铝及铝合金板材进行剪切并将剪切下的板片逐张叠放的设备。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带材切头的横剪机组件(授权公告号:CN 1325818A),其具有两个上下重叠设置的切割面,在一个固定下刀架和一个固定上刀架之间设置神龌疃 都埽 疃都芫哂杏敫鞴潭ǖ都艿募舻镀 喽曰ゲ沟南录舻镀 蜕霞舻镀 疃 都茉诩舻镀 牧脚越 幸 迹(3)矣缮舷律柚迷谝 甲爸蒙系募恿ψ爸猛瓿梢 迹 我 甲爸蒙仙柚糜械勺椋 勺橐环矫嫔舷轮C旁谏舷碌都苌希 硪环矫嬷C旁诨疃 都苌希 诨疃 都艿耐獠嗌柚糜星 爸茫 爸梦 貉骨 谆蛞貉垢卓刂频那 耍 疃 都芘浔赣袞个同步引导装置。但这种横剪机在刀架装置上是使用液压机构,而在跺料台处则是使用丝杆来进行升降,通过双轴输出输出减速机带动涡轮丝杆升降机运转,从而通过丝杆的转动形成升降平台的自由升降,丝杆上的铜螺母以及涡轮丝杆升降机中的涡轮会经常损坏,丝杆经常弯曲变形,当铜螺母或升降机损坏时,需要拆卸整个升降平台才能维修,维修的工作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横剪跺料台装置,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横剪机的跺料台处是通过双轴输出输出减速机带动涡轮丝杆升降机运转,从而通过丝杆的转动形成升降平台的自由升降,丝杆上的铜螺母以及涡轮丝杆升降机中的涡轮会经常损坏,丝杆经常弯曲变形,当铜螺母或升降机损坏时,需要拆卸整个升降平台才能维修,维修的工作量较大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横剪跺料台装置,包括机架与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上设有可摆放板片的剁料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平台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液压缸,液压缸的顶杆端部连接在机架上,机架与升降平台两端之间各设有一个可折叠的剪刀机构。升降平台两端的液压缸工作后,顶杆伸长,由于机架固定不动,升降平台便会被顶杆顶升,此时连接在机架与升降平台之间的剪刀机构也打开伸长。当顶杆下降时,剪刀机构机构便会折叠。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架与升降平台端部的剪刀机构包括铰接成“X”形的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中部铰接在一起,机架与升降平台上各设有一个滑槽,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一端分别铰接在升降平台、机架上,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滑槽内。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交叉设置,并且在其正中间铰接在一起,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可在滑槽内滑动,这样能够保证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的收放。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至少有一端是活动连接在滑槽内的,剩下一端与机架或升降平台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架与升降平台端部的剪刀机构包括铰接成“>”形的第三折叠杆与第四折叠杆,第三折叠杆、第四折叠杆一端分别铰接在升降平台、机架上,另一端互相铰接在一起。第三折叠杆、第四折叠杆能随着液压缸顶杆的升降进行收放,即顶杆顶升时,第三折叠杆、第四折叠杆组成的角度较大,顶杆下降时,第三折叠杆、第四折叠杆组成的角度较小。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个剪刀机构之间设有连杆,连杆两端分别铰接在剪刀机构中部。当升降平台较长时,通过连杆,可以保证升降平台两端进行同步升降,防止一高一低的情况发生。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采用剪刀式升降机构,依靠液压缸来形成升降平台的的升降,升降较为平稳,易损部件只有液压缸的密封件,基本免于维修,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机架1、升降平台2、剁料杆3、液压缸4、顶杆5、第一折叠杆6、第二折叠杆7、滑槽8、第三折叠杆9、第四折叠杆10、连杆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铝业(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南铝业(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11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