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比功率电液闭环角位移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7625.7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6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桓龙;于兰英;吴元文;王国志;李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成都普什机电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5/01 | 分类号: | F42B15/01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杨海燕 |
地址: | 6117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闭环 位移 控制系统 | ||
类技术领域:
高比功率电液闭环角位移控制系统,涉及舵机的驱动控制系统,尤其是舵机系统的角位移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导弹等飞行武器需要大比功率的驱动系统,其中,电液伺服系统由于具有功率密度大、响应速度快和控制精度高等特点而成为重要的选择对象。但是电液伺服系统基于定量控制方式,具有传动效率低和溢流损失大的缺点,从而影响飞行武器的比功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用来提高导弹等飞行武器的比功率,既满足控制系统的响应快速性和控制精度等要求,又减小系统的体积和质量的角位移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
它是在基体上安装油箱、电机和液压泵,电机连接液压泵,液压泵从油箱内吸油。基体铸连油缸体,油缸体的缸孔内安装活塞杆。其关键技术是在基体上安装蓄能器和伺服阀与液压泵的出口相通,伺服阀的工作油口与油缸体的油口连通。活塞杆通过曲柄连杆连接输出轴,输出轴的另一端安装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伺服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系统元件如电机、泵、伺服阀、油缸和蓄能器等集中布置,结构紧凑;蓄能器的采用使得主机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基体和油缸体采用铸铝件,内部按系统原理铸造好相应的流道,既减小外形体积、减轻系统重量,又降低流动损失,可实现较大功率密度和满足控制系统的响应快速性和控制精度等要求,是导弹舵机等飞行武器优异的驱动系统。
2、通过蓄能器补油,实现执行机构的瞬时大功率补偿,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系统的待机功率损失,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装机功率,进一步增加系统的比功率,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3、卸荷阀降低系统的待机功率损失,从而降低系统的发热量;电机采用短时工作制,系统的散热主要由电机和基体吸收完成,也降低了系统的发热量,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
4、液压泵既可采用恒功率变量泵又可采用定量泵,采用恒功率变量泵既可缩短充液时间又可减小系统的待机功率损失。采用恒功率变量泵时,可用安全阀替代卸荷阀。
5、气囊加压油箱补偿油箱压力,降低对系统吸油特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图1油缸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1B向视图;
图5,是图1C向视图;
图6,是图4A向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是在基体13上安装油箱7、电机1和液压泵2,电机1连接液压泵2,液压泵2从油箱7内吸油。基体13铸连油缸体10,油缸体10的缸孔内安装活塞杆9。其关键技术是在基体上安装蓄能器3和伺服阀6,液压泵2的出口并联安装卸荷阀16,串联安装第二单向阀14.2,第二单向阀14.2的出口连通蓄能器3和伺服阀6,伺服阀6的工作油口与油缸体10的油口连通。活塞杆9通过曲柄连杆4连接输出轴12,输出轴6由基体13支撑,在输出轴12的下方安装制动器11,制动器11固定在基体13上,制动器11的进油路通过第一单向阀14.1和蓄能器3的入口相连,输出轴12的另一端安装角度传感器5,角度传感器5连接控制器15,控制器15连接伺服阀6。油箱7中安装有气囊8构成加压油箱,用于给油箱加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成都普什机电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成都普什机电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7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大气腐蚀测试的薄液膜控制装置
- 下一篇:空调器冷媒流量均匀分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