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翅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3829.3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6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2 | 分类号: | F28D1/02;F28F9/02;F28F9/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彭立琼 |
地址: | 62002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翅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尤其是换热器中的换热通道层的结构,该结构并不局限于空气分离设备中。也包括其他领域中所使用的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通道层的结构。
背景技术
板翅式换热器首先使用于汽车与航空工业中,最早生产的是铜质浸焊的板翅式换热器。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出现了更轻巧的铝质浸焊板翅式换热器,随后研究与使用了更多结构形式的翅片,使得板翅式换热器趋于更加紧凑、轻巧。
目前,板翅式换热器已被广泛应用在空气分离设备中。板翅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现有的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通道层如氮气通道层为单一流程,易造成流程中的N2液膜厚度过厚,换热效率下降;现有的氧气通道层的流程为直线进出,流体受到的扰动小,流程短,循环倍率小,换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的板翅式换热器。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板翅式换热器的冷凝通道层如氮气通道层包括进、出口分流管道,进、出口封头组以及与其对应的进、出口导流片组为至少二组以上的多组结构,如二三组。各组进出口导流片之间分别连接对应的导热翅片,相邻各组的进、出口导流片组之间用封条相隔。进口分流管道与各组的进口封头并联连接,所述的出口分流管道与各组的出口封头并联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将原本冷凝流通道层的单流程改为在换热器外部管道中通过进口分流管道分流,通过多个进口封头并联进入换热器内部,通过各组进出口导流片和传热翅片之间的流程,再通过多个出口封头并联汇入出口分流管道。换热器内部结构与单流程大致相同,只是每一流程的长度更小,使整个换热器的结构更为紧凑。由于每一流程内的N2量更少,在相同翅片内节距和翅高的情况下,N2液膜的厚度更薄,从而使热边界层的厚度相应变薄,强化了传热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通道层如氧气通道层的结构作如下改变,换热器壳体上开有氧气补液口,氧气补液口与氧气通道层内的导流片连通。可以根据需要,在外壳上多开几个补液口,如1-4个。每个补液口分别与氧气通道层内不同位置的导流片连通。换热器放置在液氧的大容器中,液氧可以从壳体外部增加的补液口进入氧气通道层,从换热器下部进的氧气不再是单纯的从换热器上部出,还可以从上部出口与下部进口之间的导流片连通的壳体外部的补液口流出。通过该结构,增加了循环倍率,强化了传热。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板翅式换热器氮气通道层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板翅式换热器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5的氮气通道层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的板翅式换热器氧气通道层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氧气通道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3所示的为现有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其中氮气通道层为单一流程,即氮气从进口5进,从出口7出。如图1、2所示,氧气通道层为下进上出的直线流程,即氧气从下部进口8进,从上部出口6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3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头锯齿鼻毛剪
- 下一篇:不锈钢复合板材质板式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