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胎胎侧磨耗标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2952.3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072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舸舸;蒋中凯;胡湘琦;向宗义;张甲;胡原;沈光洁;李正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3/00 | 分类号: | B60C1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018***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磨耗 标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磨耗标志,尤其是一种轮胎胎侧磨耗标志。
背景技术
轮胎属于一种消耗产品,在使用到一定的程度后为了确保安全,需要提醒轮胎使用者更换或翻新轮胎,在一些特殊的用途上,如公交和矿山等车辆用轮胎上,除了在胎面部分设置了磨耗标志外,还在胎侧部位设计了磨耗标志。轮胎胎侧磨耗标志一般设置在轮胎左右胎侧需要加强的部位,普通的胎侧磨耗标志都设计为半球型的深孔,在左右胎侧上根据轮胎规格的大小以不同的数量均匀分布(一般为偶数),深孔的深度为H,直径为D,一般D=2H,H的大小根据轮胎规格的不同而不同。在轮胎的实际使用中由于不断与外界的摩擦,胎侧的橡胶会越来越薄,作为磨耗标志的半球型深孔的深度会越来越浅,从胎侧的侧视图来看其周向均匀分布圆孔的直径也越来越小,当这些周向分布的圆孔被磨平后,即当H=0或D=0时就是提醒轮胎的使用者必须进行轮胎的更换了。普通设计的胎侧磨耗标志由于采取的是半球形深孔设计,因此在该位置实际是减小了橡胶的厚度,从而成为一个薄弱点,在一些使用条件比较苛刻的环境下,外物可更容易的从这些薄弱点刺入轮胎而伤及胎体帘线,产生轮胎安全问题,即虽然起到了标识的作用但是本身却成为一个薄弱点,反而降低了胎侧抗外物冲击和刺扎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胎侧磨耗标志,它可以起到标识的作用,还可以防止磨耗标志成为胎侧的薄弱点,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轮胎胎侧磨耗标志,包括轮胎胎体及轮胎胎体侧面设有半球型的磨耗标志孔,在磨耗标志孔中设有向外突起的增强体。
增强体为圆柱形结构。
增强体的直径为磨耗标志孔的直径的1/5~1/2,增强体的高为磨耗标志孔深度的1/5~1/1。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轮胎胎侧的磨耗标志孔中设置一个向外突起的增强体,使磨耗标志孔在起到标识的作用的同时还能防止磨耗标志成为胎侧的薄弱点,提高了磨耗标志抗外物冲击和刺扎的能力,增加了轮胎使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轮胎胎侧磨耗标志的结构如图1所示,制作一个常规的轮胎胎体1,并在轮胎胎体1侧面上制作出半球型的磨耗标志孔2,在每个磨耗标志孔2中都留有一个向外突起的圆柱形增强体3,增强体3的直径d为磨耗标志孔2的直径D的1/5~1/2,增强体3的高h为磨耗标志孔2的深度H的1/5~1/1。
在使用时,轮胎胎体1的胎侧随着使用的磨耗,胎侧的橡胶会越来越薄,磨耗标志孔2的深度H可以提示其磨耗程度,并且在磨耗标志孔2内的增强体3能够有效的抵抗外物的刺入,从而保护轮胎的胎体帘线,提高轮胎的安全性能。
增强体3的直径d与高h的范围是经过实际生产及使用测试以及成本计算后得到的,在该范围内制作出的增强体3既方便生产加工,使用寿命又长,并且最能节约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29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