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燃烧器的燃烧室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3842.5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7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闫云飞;张力;李丽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4/18 | 分类号: | F23D14/18;F23D14/7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3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燃烧 燃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气体燃烧的燃烧腔,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燃烧器的燃烧室。
背景技术
随着微型卫星、微型飞行器、微型传感器、微型移动设备、微型机器人、微型科学仪器以及其它微型设备等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微动力机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微发动机、微涡轮机、微转子发动机等是微动力机电系统的关键部件和核心装置,其共同特征是利用氢、碳氢燃料,在一个微型燃烧器中燃烧放热。这种以碳氢为燃料的微型燃烧装置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以及添加燃料方便等优点,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通讯、医疗卫生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微型燃烧器的燃烧空间极小,在燃烧腔内燃料燃烧的驻留时间急剧缩短,易出现燃烧不稳定,点火困难、易熄火等现象,也难以保证燃料完全燃烧。此外随着燃烧空间的缩小,燃烧器面容比增大,热量损失非常严重。如何在微空间内使燃料保持稳定高效燃烧,采用何种措施提高微型燃烧器的热量利用效率等,均给微型燃烧装置的研究提出了挑战。目前的微型燃烧器多是在燃烧室外部预混以后,再通入燃烧器中进行燃烧。这样造成整个燃烧装置相对较大,结构也不紧凑。且微燃烧中气体流速较低,基本属于层流流动,空气与燃料气的混合比较困难,不利于燃烧反应的进行。另外,常规的火焰燃烧在微尺度下也难以稳定进行,同时相对于无焰燃烧来说,火焰燃烧的发光会损失更多的能量。燃烧效率不高,燃烧产物中会含有更多的一氧化碳和甲烷,对环境也是一种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高效燃烧、低污染排放的微型燃烧器的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微型燃烧器的燃烧室包括燃烧腔体,所述燃烧腔体上设有与燃烧腔连通的进气孔、排气孔和点火孔,所述燃烧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相互错位的环形筋板,所述燃烧腔和环形筋板的表面涂覆Pt/γ-Al2O3催化剂。
进一步,所述燃烧腔体包括燃烧腔层和气体出口层;所述燃烧腔和进气孔设置在燃烧腔层上;所述排气孔和点火孔设置在气体出口层上;
进一步,所述燃烧腔和环形筋板的表面呈网格状、波纹或凹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燃烧腔内设置相互错位的环形筋板,延长气体在燃烧腔内燃烧时间,增大燃烧腔内的催化燃烧面积;充分利用微空间换热实现热量循环利用,降低散热损失,改善燃料的着火、提高燃烧稳定性,使微燃烧更为完全、充分,从而实现高效燃烧、低污染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2为燃烧腔层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4为气体出口层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沿B-B方向的剖面视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结构如下:
1-燃烧腔 2-进气孔 3-排气孔 4-点火孔 5-环形筋板6-燃烧腔层 7-气体出口层 8-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如图所示:微型燃烧器的燃烧室包括燃烧腔体,燃烧腔体包括燃烧腔层6和气体出口层7,燃烧腔层6和气体出口层7的四角均设有螺栓孔8,把螺栓依次穿过燃烧腔层6和气体出口层7上的螺纹孔8并与螺母旋紧,可将燃烧腔层6和气体出口层7连接成为一体。在燃烧腔层6上设置环形结构的燃烧腔1,围绕燃烧腔1均布设置进气孔2,本实施例中,进气孔2为四个(如图2和如图3所示),四个进气孔2的底部与燃烧腔1连通,燃烧腔1的顶部依次固定设置三层等距的环形筋板。在气体出口层7上均布设置与燃烧腔1连通的四个的排气孔3和一个点火孔4(如图4和如图5所示),点火孔4位于排气孔3的外侧,在排气孔3与点火孔4之间固定设置三层等距的环形筋板。燃烧腔1顶部的三层环形筋板和气体出口层7上的三层环形筋板错位分布。
燃烧腔1和环形筋板5的表面呈网格状结构,也可采用波纹或凹坑结构,燃烧腔1和环形筋板5的表面涂覆Pt/γ-Al2O3催化剂。该结构形状的燃烧腔1与单一结构的燃烧腔相比,大大增加燃烧腔的催化反应的催化表面积,延长催化燃烧的反应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增强扰动与强化传热,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38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实时在线轴向测温的固定床反应器
- 下一篇:高热效的户外电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