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料微隙排气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92719.1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6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林锡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锡东 |
主分类号: | B29C33/10 | 分类号: | B29C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员***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料微隙 排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料微隙排气键,特别是涉及一种专用于模具排气孔内的制料微隙排气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橡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橡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塑料件往往能代替多个传统金属件。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塑料化的趋势不断上升,因此为适应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橡塑料化的趋势,橡塑料制品的模具技术也相继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尽管如此,在其注料过程中,仍然会因排气问题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诸如产品会有烧焦、银痕、气孔等现象,因此模具上的排气结构设计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良与否,尤其是大型的模具,由于模穴体积大塑料多,因此其内衍生的气体相对更多,排气难度相对就会更大。
模具上设置排气孔的主要功能是排除模穴内或注料内的气体,避免产生气孔。若橡塑料射入模具中,空气无法快速有效的排出时,将会造成短射、烧焦、银痕或气孔等现象。这是业内人士所皆知的事实,为解决这一弊端,在模具恰当位置上开设有排气孔,虽然解决了上述的短射、烧焦、银痕或气孔等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注料却因受模穴内高压作用下多多少少会由排气孔流出,轻者造成产品上残留有毛边或毛料,重者造成产品除有毛边或毛料外,其表面上还会有烧焦、银痕或气孔等现象。
模具的排气孔不得不设,但开设实施时又会令产品产生毛边或毛料,除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与质量外,也增加去毛边或毛料所衍生的加工成本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帮助排气顺畅又可达到阻止注料流出的制料微隙排气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料微隙排气键,其由能与排气孔紧密配合以全面阻止注料流入排气孔内,但能让模具内的气体由间隙中顺畅进入排气孔内的制料端部与导流排气端部所构成,制料端部与导流排气端部之间由径向导流沟连接,并于该径向导流沟连接制料端部的边沿处设计有倒角边,而导流排气端部上则开设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轴向导流沟槽。
借制料端部与排气孔的紧密配合设置方式,制料端部能完全阻挡模具内的注料流入排气孔内,但却能让模具内的气体或空气顺利进入排气孔内,并经由径向导流沟汇合与导流排气端部上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轴向导流沟槽,强力导引将气体快速排出于排气孔外,达到既能完全阻止模具内的注料流入排气孔内,又能令气体或空气顺利进入排气孔内并有效引导快速排出排气孔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料微隙排气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料微隙排气键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料微隙排气键的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制料端部 1 导流排气端部 2
径向导流沟 3 轴向导流沟槽 20
倒角端 21 倒角边 30
排气孔 A 倒角面 A1
注料 B 气体或空气 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达到的目的,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制料微隙排气键的立体示意图及截面图。由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制料微隙排气键,由制料端部1与导流排气端部2所构成,制料端部1与导流排气端部2之间由径向导流沟3连接,并于该径向导流沟3连接制料端部1的边沿处设计有倒角边30,而导流排气端部2上则开设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轴向导流沟槽20,且在该导流排气端部2末端设计有倒角端21,借由制料端部1与排气孔A(如图3所示)的紧密配合关系达到以全面阻挡方式控制注料流入排气孔A,但却可让气体或空气由微细的间隙中顺畅进入(气体分子较注料的单位体积小许多),利用径向导流沟3与导流排气端部2上的两条或两条以上轴向导流沟槽20强化地将气体快速排出模具或设备外,达到既可阻挡注料流入排气孔A内,又可令气体顺畅地排出模具或设备之外,有效解决公知排气孔一直以来所产生的瑕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锡东,未经林锡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2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压起下油管和抽油杆作业一体机
- 下一篇:可折叠的移动式登高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