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定工况下的全自动投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91966.X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1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项明武;李瑞华;周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3/02 | 分类号: | C23G3/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工况 全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碱液投加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轧钢厂机组清洗段碱液投加系统。
背景技术
轧钢厂机组清洗段需用碱液清洗带钢表面,每条机组均设有配碱系统及清洗带钢表面循环使用的碱液系统,循环使用的碱液浓度在使用过程中逐渐降低,降低至一定浓度后需补充新的碱液,补充新的碱液过程是在配碱区域用水和浓碱液按比例配制好一定浓度的碱液,再由操作工每一个班排放一定量浓度逐渐降低的碱液,再补充配碱区域配制好的碱液。现有投加装置如图1所示,这种碱液投加方式操作工劳动强度大,且造成一定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节约碱液的稳定工况下的全自动投加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定工况下的全自动投加装置,它包括碱液储存罐、第一管道、第一供液泵、第一流量计、第二管道、第一阀、第一碱液循环罐、第二阀、第三管道、第一排污坑、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二供液泵、第五阀、第二碱液循环罐、第六阀、第八管道、第二排污坑、第九管道、第十一管道、第三供液泵;第一管道的输入端与碱液储存罐相连通,第一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一碱液循环罐相连通,第一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供液泵、第一流量计、第一阀;第二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一管道相连通,且第二管道的输入端位于第一流量计与第一阀之间,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相连通,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五阀;第三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一碱液循环罐的底部相连通,第三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一排污坑相连通,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阀;第四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一碱洗槽的底部相连通,第四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一碱液循环罐相连通;第五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一碱液循环罐相连通,第五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一碱洗槽相连通,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二供液泵;第八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的底部相连通,第八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排污坑相连通,第八管道上设有第六阀;第九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二碱洗槽的底部相连通,第九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相连通;第十一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相连通,第十一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碱洗槽相连通,第十一管道上设有第三供液泵;其特征在于:第十一管道与第十管道的输入端相连通,且第十管道的输入端位于第三供液泵与第十一管道的输出端之间,第十管道的输出端第一碱液循环罐相连通,第十管道上设有第七阀;第七管道的输入端为工业水输入端,第七管道的输出端第一碱液循环罐相连通,第七管道上设有第二流量计、第四阀;第六管道的输入端与第七管道相连通,且第六管道的输入端位于第四阀的输入端之前,第六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相连通;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第五阀、第六阀、第七阀均为气动控制阀、电动控制阀或电磁控制阀。
所述的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一电导率检测仪;第十一管道上设有第二电导率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操作简单,其投加过程可实现全自动,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碱液循环利用,并且达最低浓度后排放,节约碱液,使碱液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减少了碱液的排放,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使用本装置与不使用本装置的二条相同生产线能耗比较,本实用新型可节约30%浓度的碱液1.2吨/24小时,每年累计效益达51万元(按机组年工作8500小时,碱液按1200元/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投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碱液储存罐,2-第一管道,3-第一供液泵,4-第一流量计,5-第二管道,6-第一阀,7-第一碱液循环罐,8-第二阀,9-第三管道,10-第一排污坑,11-第一碱洗槽,12-第四管道,13-第五管道,14-第二供液泵,15-第一电导率检测仪,16-第六管道,17-第三阀,18-第四阀,19-第七管道,20-第二流量计,21-第五阀,22-第二碱液循环罐,23-第六阀,24-第八管道,25-第二排污坑,26-第二碱洗槽,27-第九管道,28-第十管道,29-第七阀,30-第十一管道,31-第三供液泵,32-第二电导率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一种稳定工况下的全自动投加装置,它包括碱液储存罐1、第一管道2、第一供液泵3、第一流量计4、第二管道5、第一阀6、第一碱液循环罐7、第二阀8、第三管道9、第一排污坑10、第四管道12、第五管道13、第二供液泵14、第一电导率检测仪15、第六管道16、第三阀17、第四阀18、第七管道19、第二流量计20、第五阀21、第二碱液循环罐22、第六阀23、第八管道24、第二排污坑25、第九管道27、第十管道28、第七阀29、第十一管道30、第三供液泵31、第二电导率检测仪32;第一管道2的输入端与碱液储存罐1相连通,第一管道2的输出端与第一碱液循环罐7相连通,第一管道2上依次设有第一供液泵3、第一流量计4、第一阀6;第二管道5的输入端与第一管道2相连通,且第二管道5的输入端位于第一流量计4与第一阀6之间,第二管道5的输出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22相连通,第二管道5上设有第五阀21;第三管道9的输入端与第一碱液循环罐7的底部相连通,第三管道9的输出端与第一排污坑10相连通,第三管道9上设有第二阀8;第四管道12的输入端与第一碱洗槽11的底部相连通,第四管道12的输出端与第一碱液循环罐7相连通;第五管道13的输入端与第一碱液循环罐7相连通,第五管道13的输出端与第一碱洗槽11相连通,第五管道13上设有第二供液泵14、第一电导率检测仪15;第八管道24的输入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22的底部相连通,第八管道24的输出端与第二排污坑25相连通,第八管道24上设有第六阀23;第九管道27的输入端与第二碱洗槽26的底部相连通,第九管道27的输出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22相连通;第十一管道30的输入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22相连通,第十一管道30的输出端与第二碱洗槽26相连通,第十一管道30上设有第三供液泵31、第二电导率检测仪32;第十一管道30与第十管道28的输入端相连通,且第十管道28的输入端位于第三供液泵31与第十一管道30的输出端之间,第十管道28的输出端第一碱液循环罐7相连通,第十管道28上设有第七阀29;第七管道19的输入端为工业水输入端,第七管道19的输出端第一碱液循环罐7相连通,第七管道19上设有第二流量计20、第四阀18;第六管道16的输入端与第七管道19相连通,且第六管道16的输入端位于第四阀18的输入端之前,第六管道16的输出端与第二碱液循环罐22相连通;第一阀6、第二阀8、第三阀17、第四阀18、第五阀21、第六阀23、第七阀29均为气动控制阀、电动控制阀或电磁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1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剑杆织机的润滑油水冷装置
- 下一篇:新型加热均匀的钢卷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