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预粉磨立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82442.4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3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曹酒毓;李立华;李安平;徐靖;赵俊;周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水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5/04 | 分类号: | B02C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何震花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预粉磨立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预粉磨立磨,属于预粉磨立磨领域。
背景技术
在粉磨物料时,磨辊6因粉磨块状物料及料层厚度变化上下斜向摆动,磨内处于负压状态,为了防止磨机漏风,磨辊6与壳体4之间需设壳体密封装置,以往常用弧形板密封作为壳体密封方式,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一将毛毡14与壳体4联接,弧形板15与摇臂11联接,壳体4和弧形板15之间仅靠毛毡14接触密封,并没有物理连接在一起,而在立磨实际工作过程中毛毡14和弧形板15之间会有高频率的相对运动,长时间工作必然导致毛毡15磨损,若振幅过大甚至会导致毛毡14和弧形板15短暂的分离,如此一来必然导致毛毡14和弧形板15之间的密封效果急剧下降;
而磨辊轴承采用稀油循环润滑,因此磨辊轴承需进行密封;以前通常将轴承油封置于磨机内部,工作环境恶劣,高浓度的粉尘通过缝隙极易进入油封内部,严重影响油封的密封效果并极大的降低了油封的工作寿命,因磨内粉尘浓度高,工况恶劣,所以粉尘会通过间隙进入油封腔,严重影响油封密封效果,降低油封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在摇臂(11)上加工气孔,通入压缩空气,通过采用反向向磨内吹风的方式来阻止粉尘对油封的侵袭,但是这样一来增加了制造成本及系统电耗,同时使得立磨结构变得复杂,而且增加的反吹风装置也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预粉磨立磨,彻底解决了立磨壳体密封效果差、寿命短,轴承密封需要密封风机的问题,以求在不改变立磨整体结构的情况下,通过立磨壳体及磨辊轴承的密封装置,简化立磨结构,达到立磨壳体和轴承密封的最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预粉磨立磨,包括基础、减速机、磨盘、壳体、下料管、磨辊、摇臂、油缸、立柱,还包括轴承压盖、密封软连接、油封、压盖,其中壳体与摇臂通过密封软连接连接起来并置于壳体外部,通过轴承压盖与压盖将油封固定于壳体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预粉磨立磨,壳体和摇臂与密封软连接联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了壳体和摇臂之间真正的物理密封,保证了密封效果,而密封软连接又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磨损,而密封软连接为柔性材质,更换起来也是非常的方便;油封是通过轴承压盖与压盖将油封固定于壳体外部,使得油封从恶劣的高粉尘工况条件转变为较好的低粉尘或无粉尘工况条件,这样一来就可以不用通入压缩空气,可以使得立磨结构更加简单,而且油封工作环境的改善极大的提高了磨辊密封可靠性,延长了油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预粉磨立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础;2-减速机;3-磨盘;4-壳体;5-下料管;6-磨辊;7-轴承压盖;8-密封软连接;9-油封;10-压盖;11-摇臂;12-油缸;13-立柱;14-毛毡;15-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的这种新型预粉磨立磨,包括基础1、减速机2、磨盘3、壳体4、下料管5、磨辊6、轴承压盖7、密封软连接8、油封9、压盖10、摇臂11、油缸12、立柱13;其中壳体4与摇臂11通过密封软连接8连接起来,油封9是通过轴承压盖7与压盖10将油封9固定于壳体4外部。
其中壳体4和摇臂11与密封软连接8联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了壳体4和摇臂11之间真正的物理密封,保证了密封效果,而密封软连接8又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保证摇臂11与壳体4之间一定的相对运动,所以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也避免了磨损,而密封软连接为柔性材质,更换起来也是非常的方便。
油封9是通过轴承压盖7与压盖10将油封9固定于壳体4外部,使得油封从恶劣的高粉尘工况条件转变为较好的低粉尘或无粉尘工况条件,这样一来就可以不用通入压缩空气,可以使得立磨结构更加简单,而且油封工作环境的改善极大的提高了磨辊密封可靠性,延长了油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水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盛水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24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最佳形状的研磨体
- 下一篇:组装式加工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