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管束换热器用脉动流振动诱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81132.0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7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葛梦然;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磊 |
主分类号: | F28F13/10 | 分类号: | F28F13/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管束 器用 脉动 振动 诱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管束换热器用脉动流振动诱导装置。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在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换热器的强化换热技术对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被动强化换热技术由于不需要外界高品质能量输入而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是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利用流体诱导传热元件振动实现强化换热是被动强化换热的一种形式,可将换热器内对流体振动诱导的严格防止转变为对振动的有效利用,使传动元件在低流速下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幅度的提高,并利用振动抑制传热元件表面污垢,减低污垢热阻,实现复合强化传热。
中国发明专利“浮动盘管-热管两级加热汽水热交换器”(申请号:92106727.5)和“弹性管束汽水热交换机组”(申请号:94110563.6)提出一种平面弹性管束传热元件,利用流体诱导管束振动进行强化换热,这种管束具有两个固定端和一个浮动质量端。中国发明专利“空间螺旋弹性强化换热管束及其支撑装置”(申请号:200810015875.3)提出一种空间螺旋弹性强化换热管束,管束分为单螺旋型和双螺旋型,双螺旋型换热管上有浮动质量块。上述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壳程流体横掠过换热管束,利用不同流体介质以及流体的不同流动速度,诱导传热元件实现所需要的振动,以满足换热管束实现不同振型的设计要求。浮动质量块是流体诱导换热管振动的主要部件,是影响换热管束振型、频率和振幅的重要部分。
上述结构的缺点是首先当换热器制造安装好以后,换热管束完全确定,壳体内流体介质和流速成为影响换热管束振型、频率和振幅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壳体内流体的介质和流速获得换热管束所要求的振型、频率和振幅是很难的。其次当换热器制造安装好以后,如果流体介质或流速发生改变,则一种情况可能因流体诱导换热管束振动的频率和振幅较小,没有太好的换热效果;再一种情况可能因流体诱导换热管束振动的频率和振幅较大,换热管束会很快发生疲劳破坏。所以如何较为准确方便的获得换热管束所要求的振型、频率和振幅是弹性管束换热器强化换热的难点问题之一。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弹性管束换热器用脉动流振动诱导装置,它可以获得换热管束所要求的振型、频率和振幅,达到既提高换热效率,又避免换热管束疲劳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管束换热器用脉动流振动诱导装置,它包括脉动流管,在脉动流管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在脉动流管的端部安装有脉动流发生器。
一种弹性管束换热器用脉动流振动诱导装置,它包括脉动流管,在脉动流管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在出水口上安装有脉动流发生器。
所述脉动流管一端固定在下封头上,一端悬置并与管道阀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在脉动流管上设有出水口,脉动流发生器安装在脉动流管端部,脉动流管一端固定在下封头上,一端悬置,脉动流体由出水口流出,冲击对应的弹性管束浮动质量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进入脉动流管的流体流量和流速,在脉动流管端部选用合适的脉动流发生器,从而控制脉动流管出水口处的流体激励频率和强度,使弹性管束按照要求的振型、频率和振幅振动,达到既提高弹性管束换热器的流体诱导换热效果,又避免弹性管束换热器疲劳破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对平面弹性管束和空间弹性管束均可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脉动流管,2.脉动流发生器,3.管道阀门,4.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中,它包括脉动流管1,在脉动流管1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4,在脉动流管1的端部安装有脉动流发生器2。所述脉动流管1一端固定在下封头上,一端悬置并与管道阀门3连接。
实施例2:
图2中,它包括脉动流管1,在脉动流管1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4,在出水口4上安装有脉动流发生器2。所述脉动流管1一端固定在下封头上,一端悬置并与管道阀门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磊,未经张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81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