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通风双换热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78420.0 | 申请日: | 2009-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9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苏海泉;刘瑜;张慧媛;郭雪霞;班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4J2/20 | 分类号: | F24J2/20;F24J2/51;F24J2/4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25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双换热 平板 太阳能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太阳能为热源,可三进三出型通风上下两面换热的新型高效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可应用于中低温热风干燥领域。
背景技术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集热器的一种,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热流密度较低,即工质的温度也较低,安全可靠,与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相比,它具有承压能力强,吸热面积大等特点,是工程级干燥设备最佳选择的集热器类型之一。但是目前已有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多通过使用铜材质的集热板来提高热效率,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工程级的要求,而在结构设计上比较单一,为单进单出型,冷空气与集热板的热交换不充分,容易形成死角,大大降低了热效率的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满足热风干燥过程中温度和风量的要求,减少死角的形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通风双换热平板式高效太阳能集热器,通过一种特殊的结构设计,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热效率,减少死角;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组合方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通风双换热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由玻璃盖板、支撑框架、外壳、内壳、耐高温保温层、集热板和进出风筒组成,其特征是:整个集热器主体呈密闭长方体结构,支撑框架内外侧被金属内壳和外壳包裹,顶部盖有玻璃盖板;内、外壳之间铺有保温层,保温层厚度大于20mm;内壳上置有集热板;集热器主体短面两侧各开有3个圆型通风口,通风口的圆心间距为300mm,每个通风口与直径相当的圆筒形进出风筒相对接,共有6个进出风筒;
集热板为波浪状长方形薄板,其波纹与气流方向垂直,波纹间距为50-200mm,波纹高度为3-25mm,上表面喷有高吸收低发散率的吸热涂料,集热板与通风口的水平相对位置为位于通风口1/3-2/5处,底部由方管支架做支撑;
每个集热器装置可通过进出风筒两两对接,既可串联也可并联,可根据温度和风量的要求改变连接方式和集热器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三风道通风结构和双换热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集热器系统的风量和温度的要求,大幅度减少换热死角,增加换热面积;采用波纹与气流方向垂直的波浪状集热板使进入集热器的空气形成湍流,提高热效率;本集热器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装置集热性能,为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的利用提供了一种工程级的集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通风双换热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通风双换热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通风双换热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玻璃盖板,2.进出风筒,3.集热板,4.外壳,5.内壳,6.保温层,7.支撑框架,8.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多通风双换热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由玻璃盖板(1)、支撑框架(7)、外壳(4)、内壳(5)、耐高温保温层(6)、集热板(3)和进出风筒(2)组成,其特征是:整个集热器主体呈密闭长方体结构,支撑框架(7)内外侧被金属内壳(4)和外壳(5)包裹,顶部盖有玻璃盖板(1);内、外壳之间铺有保温层(6),保温层(6)厚度大于20mm;内壳(5)上置有集热板(3);集热器主体短面两侧各开有3个圆型通风口(8),通风口(8)的圆心间距为300mm,每个通风口(8)与直径相当的圆筒形进出风筒(2)相对接,共有6个进出风筒(2);
图1中的集热板(3)为波浪状长方形薄板,其波纹与气流方向垂直,波纹间距为50-200mm,波纹高度为3-25mm,上表面喷有高吸收低发散率的吸热涂料,集热板(3)与通风口(8)的水平相对位置为位于通风口(8)1/3-2/5处,底部由方管支架做支撑;
每个集热器装置可通过进出风筒(2)两两对接,既可串联也可并联,可根据温度和风量的要求改变连接方式和集热器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8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胀塞式单向弹簧压紧定位销
- 下一篇:汽车双行星机械式自动变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