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277047.7 | 申请日: | 2009-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8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郭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蓝英工业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30/20 | 分类号: | B29D30/2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世纪蓝海专利事务所 21232 | 代理人: | 黄玉杰 | 
| 地址: | 11016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型机胎侧及垫胶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胎侧及垫胶供料架,仅有单一的输送功能,且形式固定,主要靠人工进行定位和贴合,既不利于保证胎侧及垫胶在贴合鼓上的同轴度、对称度,又费时费力。若两侧胶料不对称,会造成轮胎结构变化,薄厚不均,重心偏移,负荷能力和使用寿命下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纠偏支架和多个纠偏辊组成胎侧及垫胶供料架主体框架,对胎侧及垫胶进行平稳输送,并即时对胶料的偏移进行调整;用两组可调间距的限位板对胎侧及垫胶进行贴合过程中的限位,以保证两侧胶料在贴合到贴合鼓上后的同轴度和对称度。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上料装置,包括:双行程气缸,转动支架、纠偏辊、辊组支架、连杆、限位板、转轴。该装置的轴安装在两个辊组支架上,辊组支架上装有两组限位板,每块限位板在辊组的轴向位置可调,并用紧定螺钉定位固定;辊组支架通过角形板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穿在两个转动支架之间;转动支架固定在内衬层供料架上,纠偏辊可在轴上转动,辊组支架通过角形板与双行程气缸铰接。纠偏辊为铝制,纠偏辊圆周方向制有螺纹状平滑凸起,分左旋和右旋两种。动力源为两个双行程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效果:可在实现胎侧及垫胶在贴合过程中平稳输送的同时,解决两侧胶料在贴合后相对贴合鼓中心的同轴度、对称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设备自动化程度;胎侧及垫胶供料架上的纠偏辊组以及限位板保证了两侧胎侧及垫胶在贴合鼓上旋转贴合的过程中对贴合鼓中心的同轴度和对称度在允许误差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内衬层供料架1、板2、双行程气缸3、转动支架4、角形板5辊组支架6、纠偏辊7、轴8、连杆9限位板10、转轴11、中间臂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由八个纠偏辊7组成的纠偏辊组安装在两侧辊组支架6上,并可在轴8上转动。此辊为铝制辊,质量轻,辊子圆周面制有左右旋对称螺纹状平滑凸起,从图2可见,上半部分为左旋,下半部分为右旋。以上半部分为例,当胶料在纠偏辊7上输送时,会受到螺纹状凸起的防滑导向作用不断向胶料输送的偏右上方向移动;下半部分正好相反,向左上方移动。
另外,我们在图2上还可以看到,三个连杆9固定在两侧辊组支架6上,在连杆9上,装有两组限位板10,每组两块板,限位板10焊接在可在连杆9上滑动的套上,套上装有紧定螺钉,这样,每块限位板10在连杆9上的位置都可以调整固定。
从图2由上向下数第一块限位板10,我们称之为胎侧限位板,在进行胎侧贴合前,先根据胎侧在贴合鼓上的贴合位置将限位板10的位置调整好,使其与胎侧右边线重合,这样,胶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就不会超出限位板的位置了;并且,即使胶料未输送部分相对限位板10向左偏移,也会在输送到纠偏辊组区域时被重新纠正,这样便保证了两侧胶料在贴合鼓上的贴合对称度以及相对贴合鼓轴心的同轴度。第二块限位板10为垫胶限位板,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块胎侧限位板相同,使用前只需根据垫胶的贴合位置要求调整到正确位置即可。
下半部分的纠偏辊组与上半部分纠偏辊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只是因为螺旋凸起方向相反而对胶料向左进行纠偏;第三、四块限位板作用原理与调整方式与第一、二块完全相同。
如图1、图2所示,两个转动支架4固定在内衬层供料架1上,转轴11穿在两个转动支架4之间,辊组支架6通过角形板5与双行程气缸3相连,角形板5可在转轴11上转动,中间臂12作为纠偏辊组支架的中间支撑随转轴11旋转。此双行程气缸3由两个悖向连接在一起同缸径不同行程的气缸所组成,可对两个气缸单独进行控制,根据两个气缸杆伸缩状态不同,最多可有四种状态,由于气缸的一端接头通过板2固定在内衬层供料架1上,另一端与角形板5相连,那么角形板5就会带动辊组支架6在转轴11上转动,并与水平面形成四种不同的角度。当胎侧及垫胶供料架不工作时,两个气缸杆全部处于返回状态,辊组支架6抬起;当准备贴合胎侧或垫胶时,内衬层供料架1前进,长行程气缸气缸杆伸出,辊组支架6摆动到水平位置,高度与贴合鼓相切便于贴合;内衬层供料架在返回状态时,两个气缸杆全部伸出,辊组支架6可继续向下摆动,不影响后续工步中胎体供料架的下落。
整个过程中内衬层供料架1的前进后退与双行程气缸3的四种状态切换都由PLC控制电磁阀驱动气缸来完成,动作准确、平稳,即保证了两侧胶料对贴合鼓中心的同轴度和对称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蓝英工业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蓝英工业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7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