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61796.0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3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啸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喷墨打印机 墨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0820200275.X公开了一种技术,该技术采用了磁力相吸的原理完成墨盒的墨尽检测。在该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指示件与感应件采用磁铁相吸,同上同下的方式,两个部件不会产生相对移动。感应件为墨盒腔内部的浮动件。由于浮动件与指示件都会与墨盒壁产生摩擦力,这种方式在实现上十分困难。由于浮动件是墨水浮力将其托起,所以磁铁的吸力及摩擦力的大小很难控制,导致此技术方案难以实施。
此专利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了另一种方式,感应件和指示件磁性相吸在一起,感应件为墨水袋外的联动件,联动件可以随墨水袋的变形而移动。满墨时,感应件与指示件磁性相吸在一起,随着墨水袋的干瘪,联动件平移,致使指示件与感应件分离,指示件下落,完成检测。此技术方案采用墨水袋来联动感应件,因为墨水袋质地柔软,很难控制墨水袋的干瘪与联动件的移动的配合。往往墨水袋干瘪了,而联动件与指示件相吸的一端不会发生移动。导致墨水量的检测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以解决现有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的墨水量检测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包括盒体和用于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所述盒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的出墨口,其特征是,所述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包括与打印机上第一传感器匹配的第一检测部件、与打印机上第二传感器匹配的第二检测部件和设置于储墨腔内的随动件,随动件位置可随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包括可活动杆件和设置于盒体的固定轴,所述可活动杆件通过固定轴与盒体转轴连接,所述可活动杆件上设置有遮挡部和第一磁力部件,所述随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力部件相对应的并与第一磁力部件之间可产生磁力作用的第二磁力部件,所述可活动杆件在重力和第一磁力部件与第二磁力部件磁力作用下实现第二检测部件的遮挡。
还包括在压力作用下与盒体可相对移动的盒盖。
所述盒盖与盒体之间还设置有弹性部件。
所述盒盖上还设置有在所述盒盖下压时使与所述可活动杆件绕固定轴转动的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可活动杆件抵接。
所述的第一磁力部件和第二磁力部件均为磁铁。
所述的第一磁力部件和第二磁力部件中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可与磁铁产生磁力作用的金属。
所述的随动件为一随墨水量浮动的浮标。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包括与打印机上第一传感器匹配的第一检测部件、与打印机上第二传感器匹配的第二检测部件和设置于储墨腔内的随动件,第二检测部件包括可活动杆件和设置于盒体的固定轴,可活动杆件通过固定轴与盒体转轴连接,可活动杆件上设置有遮挡部和第一磁力部件,随动件上设置有与第一磁力部件相对应的并与第一磁力部件之间可产生磁力作用的第二磁力部件,可活动杆件在重力和第一磁力部件与第二磁力部件磁力作用下实现第二检测部件的遮挡。即只是通过可活动杆件在重力和第一磁力部件与第二磁力部件磁力的配合作用来检测墨盒里是否有无墨水两种状态,检测稳定可靠,解决了现有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的墨水量检测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图示。
图3为与本实用新型配合的墨盒仓的图示。
图4为本实用新型墨水量充足时,检测部件状态的图示。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墨水量不足时,检测部件状态的图示。
其中:1盒体,2浮标,3出墨口,5可活动杆件,6盒盖,7第一检测部件,10墨盒仓,21第一磁力部件,22第二磁力部件102第二传感器,104第一传感器,105墨盒仓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617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