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球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6531.1 | 申请日: | 200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林益;黎伟江;谢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博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43/06 | 分类号: | F16C4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方为强 |
地址: | 21407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球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轴承分球保持架装配机集球装置的集球头,主要用于易散套轴承装配过程中的集球。
背景技术
在轴承行业中,不易散套轴承是指轴承内滚珠全部集中在一起时的角度大于180°的轴承,这类轴承当用现有的集球头将其滚珠集中在一起时,不容易从内圈和外圈中脱落出来。反之,易散套轴承是指轴承内滚珠全部集中在一起时的角度小于180°的轴承,这类轴承当用现有的集球头将其滚珠集中在一起时,滚珠容易从内圈和外圈中脱落出来。图1、2、3为现有技术中的集球头1′及轴承2′的集球过程及集球后的最终状态。如在轴承分球保持架装配机的集球装置中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集球头为易散套轴承进行集球操作,在集球后轴承的后道装配过程中,滚珠极易从内圈和外圈中脱落出来,造成散套,这样只能靠人工从生产线中捡拾出内圈、外圈及滚珠并重新进行投料装配,并且可能造成轴承分球保持架装配机的损坏,这样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易散套轴承装配的集球头,使集球后的易散套轴承不会散套,提高轴承装配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集球头,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与之一体的集球针,集球针由尖部与基部组成,所述集球针相对侧的基座上设有第二集球针,所述第二集球针与所述集球针同心且厚度相同,所述第二集球针设有顶尖,所述第二集球针高度略低于所述集球针的基部高度。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集球针的宽度等于集球轴承滚珠的直径。
所述第二集球针高度低于所述集球针的基部高度一个集球轴承滚珠的直径。
所述第二集球针与所述基座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集球头,在集球针相对侧的基座上设有第二集球针,第二集球针将集在一起的滚珠分成两拨,在两拨之间留有一个滚珠空间的空档,这样滚珠在轴承内圈及外圈之间的分布超过180°,在后道装配过程中,滚珠不易从内圈和外圈中脱落出来而造成散套,提高轴承装配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集球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集球头在集球时的最终状态。
图3为使用现有技术中集球头集球后的轴承最终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集球时的最终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集球后的轴承最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有集球针2,基座1与集球针2为一体结构,集球针2由尖部201与基部202组成,集球针2相对侧的基座1上设有第二集球针3,第二集球针3与集球针2同心且厚度相同,第二集球针3设有顶尖301,第二集球针3的高度略低于集球针基部202的高度,通常第二集球针3的宽度等于集球轴承滚珠的直径,第二集球针3的高度低于集球针2的基部202高度一个集球轴承滚珠的直径,第二集球针3与基座1为一体结构。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集球时,如图5所示,集球针2及第二集球针3插入轴承4中,最终将轴承中的7个滚珠分成3个和4个两拨(如图6),两拨之间留有一个滚珠空间的空档5,这样滚珠在轴承内圈及外圈之间的分布超过180°,在后道装配过程中,滚珠不易从内圈和外圈中脱落出来而造成散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博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博阳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6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标防拆螺栓及专用扳手
- 下一篇:角接触球轴承的装配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