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状软骨气管切开训练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0920251200.9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1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周靖杰;赵春辉;龚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医学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1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软骨 气管 切开 训练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学教学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急救方面的急救操作的训练模型。
背景技术
常规的气管切开术、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等操作时是临床中抢救急危重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方法之一,应用广泛,特别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能及时、快速地行以上操作,不但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为各临床专科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尤其为患者各生命脏器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在紧急情况下,由于受病因、手术环境、照明、器械设备及人员配合等多因素的不利影响,手术难度及危脸性明显增大,易发生术中意外及术后并发症,对手术者要求较高。但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些操作的实践机会甚少,动手机会的欠缺使得培养一个优秀的急救人才很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常规的气管切开术、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关训练模型,供学生操作练习使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改善临床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模型胎体、气管肌肉模块、皮肤模块和仿真外壳所构成,模型胎体主要是模拟人体的头部与颈肩部,头正中位并后仰,由硬质塑料制成,颈部是凹槽设计,用于放置气管肌肉模块;气管肌肉模块主要模拟颈部软骨与周围的颈前肌肉,其中,软骨部分包括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肌肉部分包绕在软骨部分周围,由柔软的红色硅胶制作;皮肤模块长10cm,宽10cm,是由PVC材料制成的仿真皮肤模块;仿真外壳由硬质塑料制成,外型的凹凸与模型胎体相应,用于盖在模型的最外层,其颈部是镂空设计,用于显示颈部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度仿真的模型,标准的体位,可进行常规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等高级生命支持训练,形象直观,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易于教学。
附图说明
图1是环状软骨气管切开训练模型的示意图。
图2是去掉仿真外壳与皮肤模块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皮肤模块示意图。
图中,1仿真外壳,2皮肤模块 3气管肌肉模块 4模型胎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环状软骨气管切开训练模型主要由模型胎体4、气管肌肉模块3、皮肤模块2和仿真外壳1所构成,模型胎体4主要是模拟人体的头部与颈肩部,头正中位并后仰,由硬质塑料制成,颈部是凹槽设计,用于放置气管肌肉模块3;气管肌肉模块3主要模拟颈部软骨与周围的颈前肌肉,其中,软骨部分包括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肌肉部分包绕在软骨部分周围,由柔软的红色硅胶制作;皮肤模块2长10cm,宽10cm,是由PVC材料制成的仿真皮肤模块;仿真外壳1由硬质塑料制成,外型的凹凸与模型胎体相应,用于盖在模型的最外层,其颈部是镂空设计,用于显示颈部皮肤。使用前将气管肌肉模块3放置于模型胎体4颈部凹槽内,然后将皮肤模块2放于气管肌肉模块3上,最后将仿真外壳1盖在最外层,此时仿真外壳1颈部的镂空处显露颈部仿真皮肤,此处即为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处。
进行练习时,先在显露的皮肤处进行定位,可触及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等,然后即可进行常规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等高级生命支持训练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医学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医学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512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