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解聚焦式微波灭菌加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248122.7 | 申请日: | 2009-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8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丹尼;左秀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曹若材 |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解 聚焦 式微 灭菌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灭菌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分解聚焦式微波灭菌加热装置。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充分利用了高效新型无污染的微波能源,可广泛用于游泳馆循环水的净化处理、家居饮水灭菌处理、食品加工业液体灭菌乃至目前全球的棘手问题——远洋压舱水的外源物种生物污染处理等行业和场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海洋运输对人类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远洋船舶为航行与停泊安全必须保持重心平稳,若空载或载重量未达到安全吃水量时,通常会在港口近域采水补仓,通常称这些水为压舱水。船舶每年将百亿吨压舱水带到世界各地,每天压舱水中至少有一万多种海洋微生物和动植物在全球流动。随着远洋运输业的发展,压舱水对环境已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在压舱水排放或者更换时,那些顺便搭船的海洋生物被载入异地港口或其近海水域。由于全球商业活动的发展,外来海洋生物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通常压舱水中的海洋微生物,可能会影响当地的海域环境、侵害本地物种,对本地的生态系统起到严重的破坏作用。例如赤潮、霍乱、瘟疫。压舱水对环境的影响,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对世界海洋的最大威胁之一。世界航运的迅速发展,对压舱水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概念和要求,即从过去“是否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角度对压舱水进行卫生处理”到今天的“入境船舶压舱水海洋生物是否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并减少相关危害”的概念。现阶段,压舱水处理的方法,是先将压舱水用流体泵抽到海岸上在进行灭菌处理,基本上采用过滤等普通物理分离,再投加化学药品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净化杀菌效果,但即便是处理能彻底灭菌,废液会同时引发二次污染。传统方法处理过程不仅时间长,而且耗费电力材料和空间等资源巨大。
目前,游泳馆池水的消毒方式是采用投加氯及氯的化合物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主要有液氯、次氯酸钠、漂白剂、三氯异氢尿酸等等。以上化学药物消毒的特点是:杀毒灭菌效果好、时间长久,来源广泛、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同时存在很大的缺点:具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严重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同时对人的口腔粘膜、耳鼻喉造成损害,在水中的衍生物例如三氯甲烷、氯仿等有致癌作用,和水反应后生成的一些酸性物质对建筑的通风管道、网架等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且运输、储藏等很不方便。臭氧是至今为止最快速有效的消毒剂。它的杀毒灭菌效果是氯的几百倍,杀菌消毒快速,同时臭氧还是强氧化剂,不仅杀菌能力强,能杀灭细菌、大肠杆菌,还能杀死病毒。能将池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或易被吸附的其他中间物质,使池水清澈发蓝、透明度好、无刺激性、无异味,受眼、皮肤和头发无伤害,能使游泳池周围的空气清新,使游泳者有舒适感。臭氧的絮凝功能不会导致池中有害物质和含盐量的增加,它能氧化池水中的有机物,除去产生三氯甲烷(THM)的有机源,限制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浓度。臭氧消毒也有很多的缺点:投资较大,设备占用一定的空间等,不宜连续工作。
当前,微波技术已经在食品加工业、医疗卫生业、环境分析、废气处理等领域有了较好的应用。研究表明微波的生物效应在杀菌中起到了常规物理杀菌所没有的特殊作用。目前人们正在根据微波能产生热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协同作用而达到杀灭生物的目的的实验结果。因此,针对远洋压舱水的外源物种生物污染处理、游泳馆循环水的净化处理、家居饮水和食品加工业液体的灭菌处理中的处理设备,利用微波新能源高效杀灭生物的处理方法,研究开发新的灭菌处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为了避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分解聚焦式微波灭菌加热装置;旣可用于远洋压舱水的外源物种生物污染处理,也可用于游泳馆循环水的净化处理、家居饮水灭菌处理、食品加工业液体灭菌处理;不仅能有效阻止了外来生物入侵,防止疾病的传染,杜绝压舱水对港口近海水域的污染,保护近海水域生态平衡;利用微波新能源高效杀灭生物的处理过程无需热传导,因节能减少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而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以及使用十分方便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8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