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接触式天线、天线组、智能卡和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6519.2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3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虎;严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H01Q7/00;G06K19/067;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天线 智能卡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天线、天线组、智能卡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IC卡应用的不断深入,双界面智能IC卡由于具有两个工作界面,特别是其非接触应用方式,使用方便、快捷,所以应用更加广泛。特别是将其应用于手机等嵌入式设备实现移动支付、身份认证等,这些应用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在手机中的使用有其特殊之处。以双界面SIM卡为例,双界面的SIM卡插入到SIM卡槽,其接触界面通过SIM卡槽,由手机为其提供VCC、CLK、I/O等接触界面工作所需的电信号;但双界面SIM卡的非接触界面需要射频天线为其工作提供时钟、数据等信号,对于电源信号,若手机处于开机状态,电源由VCC提供;若手机处于关机状态,电源则由射频天线提供。
现有技术中此种非接触式SIM卡的非接触触点,通过连接柄与非接触式天线线圈相连,实现天线线圈与SIM卡的非接触信号的正常传递工作。其中片状的天线线圈带有很长的带状连接柄,天线线圈放入手机使用时依据SIM卡座的位置,通过弯折连接柄来调节天线的摆放位置。
现有技术中,由于手机等装有非接触式SIM卡的终端具体构造不同例如,SIM卡安装于终端本体和终端电池之间,此时需要利用带状连接柄将片状的天线线圈引出,并覆盖于电池与终端外壳之间的电池表面上,有时需要通过180度的弯折连接柄来调节天线线圈的摆放位置,使其覆盖于电池上,这样就容易出现连接柄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出现智能卡与天线线圈之间的连接柄断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天线,供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使用,天线线圈12通过连接柄15与天线线圈1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天线组,供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使用,天线线圈11与连接柄14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柄14的另一端与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本体30的非接触触点18、19相连,天线线圈11与天线线圈13通过耦合来实现通信,天线线圈12通过连接柄15与天线线圈1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包括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的本体30,天线线圈11与连接柄14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柄14的另一端与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本体30上的非接触触点18、19相连,天线线圈11与天线线圈13通过耦合来实现通信,天线线圈12通过连接柄15与天线线圈13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本体40内包括可安装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的卡槽41,卡槽41内安装有的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本体30,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本体30上的非接触触点18、19与连接柄14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柄14的另一端与天线线圈11相连接,天线线圈11与天线线圈13通过耦合来实现通信,天线线圈12通过连接柄15与天线线圈13相连接。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看出,正是由于采用线圈之间的二次耦合,这样就避免了弯折连接柄准确对位,从而避免了出现连接柄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入式双界面智能卡连接的非接触式天线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收射频信号的非接触式天线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接触式天线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设备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之间的二次耦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6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星载可展开反射器同步铰链装置
- 下一篇:改进耦合孔的微波频段合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