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局扇风机闭锁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6510.1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贵;徐智锴;张敬叶;程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矿华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风机 闭锁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闭锁控制电路,尤其是一种局扇风机闭锁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煤尘、火、水、顶板和机电事故中,瓦斯事故占有很大比例,且损失之重大、伤亡之严重是六大灾害之最,而矿井掘进工作面,又是瓦斯煤尘事故多发地点,过去煤矿多采用局部扇风机(简称局扇风机)压入式通风。由于局扇恒速运转,常发生“一风吹”排放瓦斯现象,极易发生瓦斯浓度超限事故,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困扰,甚至威胁到矿工生命和整座矿井的存亡。
目前,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和副风机闭锁控制是采用分散控制方式,也就是说,当矿井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时,传统上是采用瓦斯浓度报警,人工控制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和副风机闭锁控制按钮。这种方式操作繁琐,操作人员出现误操作的可能性大,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中控制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和副风机闭锁功能的局扇风机闭锁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局扇风机闭锁控制电路,该闭锁控制电路是由一个控制模块、一个闭锁驱动模块和三个闭锁电路组成;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变频运行信号后,发送控制指令给闭锁驱动模块,所述闭锁驱动模块驱动风电闭锁电路开启、副风机闭锁电路断开;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变频故障信号后,发送控制指令给闭锁驱动模块,所述闭锁驱动模块驱动副风机闭锁电路开启、风电闭锁电路断开;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瓦斯传感器浓度异常信号后,发送控制指令给闭锁驱动模块,所述闭锁驱动模块驱动瓦斯电闭锁电路断开;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瓦斯传感器浓度正常信号后,发送控制指令给闭锁驱动模块,所述闭锁驱动模块驱动瓦斯电闭锁电路开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控制模块选用C8051F330D型单片机。
进一步,所述的闭锁驱动模块选用ULN2003型达林顿晶体管阵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闭锁电路是由一个双线圈继电器和两个并联在继电器线圈两端的续流二极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闭锁控制电路就可自动完成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和副风机闭锁三个功能,提高了控制效率,同时也改善了控制效果,改变了目前人工切换副风机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局扇风机运行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闭锁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功能实用,适合大范围推广,也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闭锁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注释:单片机U1,达林顿晶体管阵列U2,风电闭锁继电器K1,副风机闭锁继电器K2,瓦斯电闭锁继电器K3,续流二极管D1、D2、D3、D4、D5、D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闭锁控制电路是由单片机U1、达林顿晶体管阵列U2、风电闭锁继电器K1、副风机闭锁继电器K2、和瓦斯电闭锁继电器K3和续流二极管D1、D2、D3、D4、D5、D6构成,变频板故障信号、运行信号、频率信号和电流信号分别从单片机U1的P0.4、P0.5、P0.6、P0.7管脚进入单片机,瓦斯传感器T1、T2、T3的瓦斯浓度信号分别从单片机U1的P0.1、P0.2、P0.3管脚进入单片机,单片机U1的控制指令通过管脚P1.5、P1.6、P1.7分别通过管脚A1、A2、A3进入到达林顿晶体管阵列U2,达林顿晶体管阵列U2通过管脚B1、B2、B3分别发送驱动信号给风电闭锁继电器K1、副风机闭锁继电器K2、和瓦斯电闭锁继电器K3,所述风电闭锁继电器K1、副风机闭锁继电器K2、和瓦斯电闭锁继电器K3根据驱动信号指令作出继电器断开或开启动作;为了抑制浪涌电流对继电器的危害,在每个继电器线圈两端分别并联两个续流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闭锁控制电路是由一个控制模块、一个闭锁驱动模块和三个闭锁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选用一块C8051F330D型单片机U1,驱动模块选用一块ULN2003型达林顿晶体管阵列U2,闭锁电路是由一个双线圈继电器和两个并联在继电器线圈两端的续流二极管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矿华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矿华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65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