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5830.5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东;杨柏寿;胡新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用可 移动式 救生 气体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世界各国对矿井事故的调查,在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现场瞬间受到伤害死亡的矿工只占事故伤亡总人数的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矿工都是因为在火灾、爆炸后不能及时升井或逃离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导致窒息或中毒死亡的。因此,如何为矿难后井下被困的幸存人员提供躲避有毒有害气体环境及其它伤害的密闭空间,为其提供必需的生存条件,延长其生存时间,直至救援人员到达,成为矿井应急救援的一个重要课题。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被困人员的生存时间,要求对矿井内的恶劣环境如爆炸、冲击、火灾等具有相当的防护能力,密闭空间中人员生存的基本原理是为被困人员持续稳定地提供可呼吸的空气,同时对人呼出的气体及时进行处理,吸收CO2等废气,将密闭空间内气体各组分含量稳定在适宜范围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体积小巧,便于搬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包括供氧装置、一氧化碳吸附装置和二氧化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供氧装置、一氧化碳吸附装置和二氧化碳吸附装置均通过数据线路与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数据线路均与设置在可移动式救生舱内部用于测定氧气浓度的氧气传感器、用于测定一氧化碳浓度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用于测定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以及用于测定舱内气体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所述供氧装置为氧烛供氧装置。
所述一氧化碳吸附装置采用氧化银催化进行一氧化碳吸附。
所述二氧化碳吸附装置采用碱石灰作为二氧化碳的吸收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该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结构简单,自动检测、自动开启、自动停运,无需人为操作;
(2)体积小巧,便于搬运。该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体积小、重量轻,非常便于运输;
(3)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该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可稳定提供氧气并吸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氧装置; 2-一氧化碳吸附装置; 3-二氧化碳吸附装置;
4-控制系统; 5-氧气浓度传感器; 6-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7-二氧化碳传感器; 8-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包括供氧装置1、一氧化碳吸附装置2和二氧化碳吸附装置3,还包括控制系统4,所述供氧装置1、一氧化碳吸附装置2和二氧化碳吸附装置3均通过数据线路与控制系统4相连接,所述控制系统4通过数据线路均与设置在可移动式救生舱内部用于测定氧气浓度的氧气传感器5、用于测定一氧化碳浓度的一氧化碳传感器6、用于测定二氧化碳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7以及用于测定舱内气体压力的压力传感器8相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供氧装置1为氧烛供氧装置。
如图1所示,所述一氧化碳吸附装置2采用氧化银作为一氧化碳的吸附剂。
如图1所示,所述二氧化碳吸附装置3采用碱石灰作为二氧化碳的吸收剂。
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该一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体调节装置的安装在救生舱内部,当氧气浓度传感器5测得舱内氧气浓度低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控制供氧装置1自动启动,开始相救生舱供氧;当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6测得舱内一氧化碳浓度高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控制一氧化碳吸附装置自动启动,开始吸附救生舱内的一氧化碳气体;当二氧化碳传感器7测得救生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设定值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控制二氧化碳吸附装置自动启动,开始吸附救生舱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控制系统4控制救生舱内的气体压力始终与外界保持微正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58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