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3975.1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8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金正学;洪宣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发光 显示 器件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面显示技术领域,尤其属于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件(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通常,有机发光显示器是由N×M个(N行,M列,N和M为自然数)发光像素单元按照矩阵结构排列组合而成,每个发光像素单元都包含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和一个对应的像素电路。如图1所示,现有的像素电路包括两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其中,开关晶体管T1的栅极和源极分别和扫描线(SCAN)和数据线(DATA)连接,开关晶体管T1的漏极和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驱动晶体管T2的源极和电源电压线(VDD)连接,漏极和有机发光二极管D1连接从而提供用于发光二极管D1发光的电流;维持电容C1连接在驱动晶体管T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用于在预定时间内维持所施加电压。上述结构的像素电路的运行过程是:当开关晶体管T1根据施加于其栅极的扫描线(SCAN)的选择电压信号而被导通时,来自数据线(DATA)的数据电压信号被施加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和维持电容C1上,与数据线(DATA)的数据电压信号相匹配的电流被存储在维持电容C1中,当驱动晶体管T2被导通时,储存在维持电容C1中的电流被释放出来流经发光二极管D1使其发光。
根据现有的像素电路的结构进行实际的器件布线时,如布线结构示意图2所示,以单个发光像素单元为例,扫描线1(SCAN)、数据线2(DATA)和电源电压线3(VDD)、均要占据发光像素单元的物理空间,使发光单元面积占总像素面积的比例减小,缩小了每个像素单元的发光面积,主观效果上就是亮度不够。开口率即是单位像素单元的实际进行发光的面积对比全体面积的比。在此种布线方式中,电源电压线(VDD)占据的每个发光像素单元约20%比率的面积;另外,薄膜晶体管及信号线4(TFT&signal line)、氧化锡铟电极5(ITO)在实际的像素单元布线时,是要占据器件的物理空间的,因此,可以清晰地看出,采用现有的像素电路的发光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必然较低(约为34%),也就是说在整个像素单元中,真正发光部分只占到整个像素单元面积的1/3多一点,这是一个很低的值。在开口率小的情况下,为了达到相应的发光亮度,则输入到每个发光像素单元的电流强度就必须加大,带来的后果就是器件的功耗急剧增加,同时,由于电流和功耗的增加,也降低了器件发光像素单元的使用寿命和发光品质。
在现有的像素电路的基础善,本申请人曾经提出过一种改进的像素电路。如图3、图4所示,将如图1所示的扫描线(SCAN)和电源电压线(VDD)整合成一条公用的扫描电源电压线6(SCAN&VDD),借以减少扫描线(SCAN)和电源电压线(VDD)单独排布时所占据的物理位置。扫描电源电压线用于起扫描控制或/和供电作用,扫描电源电压线的波形如图5所示,由于信号的高低电平变化,使扫描电源电压线在不同的时刻分别起到如图1所示的控制T1写入DATA数据的扫描线(SCAN)或者是给T2供电的电源电压线(VDD)的作用。
理论上,不论现有的像素电路还是申请人之前提出的改进的像素电路,它们的驱动晶体管T2和维持电容C1的特性和参数都应该是相同的。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由于生产制造能力的差异,材料的差异等使得制造参数、性能完全相同的元器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其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以减小负面影响。OLED器件的亮度是靠流过D1的电流的大小来决定的。从OLED发光的原理上来讲,正是由于流过D1的电流发生变化才能使D1发光的强度(亮度)发生变化。因此,从本质上来解释,驱动晶体管T2和维持电容C1都是用来控制流过D1电流大小的关键元件。从前面讲到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D1是靠电流的变化来改变亮度,驱动晶体管T2和维持电容C1在不同的像素之间参数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将影响到流过D1的电流值。那么造成OLED器件的亮度不一致的原因就出来的,不同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2和维持电容C1的不同,造成流过D1的电流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又直接表现在亮度上的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OLED的驱动电路的不同像素电路之间发光不均匀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39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纹式高压熔断器外壳
- 下一篇:网孔板用膨胀固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