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自动组合式缠线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2724.1 | 申请日: | 200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5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彬;袁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彬;袁长青 |
主分类号: | B65H54/02 | 分类号: | B65H54/02;B65H54/28;B65H54/4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方强 |
地址: | 850003 西***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自动 组合式 缠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纺织缠线工具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半自动组合式缠线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作为应用于纺织领域的老式手工缠线机,那种陈旧的缠线方式再也跟不上新生产力的发展与需要。老式缠线方式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完成的劳动量也很小。老式缠线机往往占地面积也较大,不适合现在寸土如金的厂房。功能上讲,可以完成缠线的线型也受到制约。以上种种原因,老式缠线机势必退出历史的大舞台。基于老式缠线机的种种不足,近几十年缠线机的改进也大大提高。中国专利号为90208381.3的织物自动、手动两用缠线机,其特征是该缠线机设有手动轮、手柄、手动轮轴、电动机旋钮、纱管手把、张线圈、导轮、导轮轴、轴承、箱体、升降杆、升降座、蜡座、支板、绕线管、纱管支杆、绞轴、横调整杆、横调整座等部件。它既可手动、又可机动缠线,具有省力,工效高,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但此种缠线机,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小型纺织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半自动组合式缠线机。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灵活性强、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半自动组合式缠线机,包括主机和挂线机,主机由梭子装置和导线装置构成,挂线机由架体和安装在架体的转动轴杆上的绕线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装置包括导线筒和控制导线筒水平移动的水平调整机构;所述挂线机的架体上安装有驱动转动轴杆转动的驱动装置,并与转动轴杆联接。
所述水平调整机构包括导杆、设置在导杆上的摇臂式传动甩柄轮和球头式传动轮,摇臂式传动甩柄轮经过齿轮与传动装置联接,传动装置再与动力装置联接。
所述转动轴杆上设置有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为刹车盘与刹车片及行程定位卡齿和制动握把构成,即棘轮式制动装置。
所述转动轴杆由主动转动轴杆段和从动转动轴杆段两段构成,相互间卡槽式连接,转动轴杆的驱动装置安装在主动转动轴杆段,从动转动轴杆段经连杆与离合脚踏板连接,构成转动轴杆离合装置。
使用时,在梭子装置上装好线之后,接好电源线,启动动力装置,然后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梭子装置上的齿轮,使齿轮转动,梭子上的齿轮转动带动设置在导线装置上的齿轮转动,然后带动摇臂式传动甩柄轮甩动,摇臂式传动甩柄轮带动球头式传动轮实现导向筒的水平移动。使从梭子装置过来的各类线种经导向筒位置调节后平直的输送到挂线机的绕线架上。与转动轴杆联接的驱动装置使转动轴杆转动起来,带动绕线架转动就可实现各类线种源源不断的均匀缠绕。当由于操作或各种原因导致线断裂,还可以通过设置在转动轴杆上的制动装置使转动轴杆停止转动,从而方便接线头,继续工作。当线缠绕完毕后,换线时同样可使用制动装置将其制动,使用相当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安装在挂线机上的转动轴杆上联接有制动装置,当由于操作或各种原因导致线断裂,还可以通过设置在转动轴杆上的制动装置使转动轴杆停止转动,从而方便接线头,继续工作。当线缠绕完毕后,换线时同样可使用制动装置将其制动,使用相当方便。
二、主机和挂线机为分体式,在停电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挂线机进行缠线,在场地较窄的地方同样可以单独使用挂线机缠线,使用灵活方便。
三、整个装置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平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梭子装置,2、导线装置,3、转动轴杆,4、绕线架,5、导线筒,6、水平调整机构,7、驱动装置,8、导杆,9、摇臂式传动甩柄轮,10、球头式传动轮,11、齿轮,12、传动装置,13、动力装置,14、制动装置,15、主动转动轴杆段,16、从动转动轴杆段,17、连杆,18、离合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彬;袁长青,未经李彬;袁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2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金属气缸头铁芯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