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气织机的打纬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1434.5 | 申请日: | 200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4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祝章琛;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9/60 | 分类号: | D03D49/6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气 织机 打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喷气织机上的打纬机构。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利用打纬机构将纬纱打入梭口,现有的喷气织机一般采用曲柄摇杆机构来完成打纬动作。打纬机构完成的运动是往复摆动,其工作部件是摇轴,力矩从主动侧开始的传递需要时间,当只用一套曲柄摇杆机构来打纬时,力矩从主动侧还没有传到被动侧,下一次摆动又开始了,如此便会导致摇轴产生扭震,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导致摇轴扭断。
对于以往转速只有100-200转/分钟的织机来说,传统的低速低载打纬机构只考虑完成动作,而对于现在的高速喷气织机来说,转速达到900-1000转/分钟,筘幅达到2.8米以上,力矩传递滞后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传统的打纬机构根本不能满足现在喷气织机的需求。目前常采用左右两套曲柄摇杆机构来完成打纬动作,而现在的喷气织机向高速和特宽幅方向发展,左右两套曲柄摇杆机构已经显得不够,作用在摇轴上的扭矩并不能同时到达摇轴的各个工作截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喷气织机的打纬机构,其在工作时可使摇轴的各工作截面在要求的时间内得到完成打纬必须的力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喷气织机的打纬机构,其包括主轴和摇轴,在主轴和摇轴之间连接至少四套曲柄摇杆传动机构,曲柄摇杆传动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曲柄、连杆和摇杆,其中,曲柄连接于主轴上,摇杆与摇轴相连接,连杆与曲柄相铰接,摇杆与连杆相铰接。通过主轴驱动曲柄转动,再经过连杆和摇杆将动力传递到摇轴,使得摇轴转动而完成打纬动作。通过在主轴和摇轴之间安排四套或四套以上曲柄摇杆传动机构来传递动力和力矩,可以使摇轴所有的工作截面在要求的时间内得到完成打纬必须的力矩。
进一步地,主轴和摇轴的两端分别枢接于左曲轴箱和右曲轴箱上,至少四套曲柄摇杆传动机构中有两套为主传动机构,其余为辅传动机构,两套主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左曲轴箱和右曲轴箱中。
更进一步地,各辅传动机构的结构相同,而各辅传动机构中的曲柄、连杆和摇杆的杆件尺寸也应该相等,这样可优化传动效果,达到力矩均匀传递到摇轴各工作截面的目的。
在一种理想的实施方案中,各辅传动机构中的曲柄、连杆以及摇杆的长度分别可与主传动机构中的曲柄、连杆和摇杆的长度相等。
而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中,辅传动机构中的曲柄的宽度可以比主传动机构中的曲柄的宽度窄。
辅传动机构中的连杆和摇杆的宽度也可以分别比主传动机构中的连杆和摇杆的宽度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在主轴和摇轴之间安排至少四套曲柄摇杆传动机构,在喷气织机高速运行时,通过多套曲柄摇杆传动机构一起带动摇轴摆动,使得在摇轴的筘幅范围内,作用在摇轴上的扭矩能同时到达摇轴的各个工作截面,打纬机构能更好地承受打纬的重载,可很好地解决力矩传递滞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打纬机构的结构简图;
附图2为主轴的构成部件--曲拐轴的结构图;
附图3为主轴的另一构成部件--连接轴的结构图;
其中:11、左曲轴箱;12、右曲轴箱;
21、曲柄;22、曲柄;31、连杆;32、连杆;41、摇杆;42、摇杆;
5、主轴;51、曲拐轴;52、连接轴;6、摇轴;
7、曲柄;8、连杆;9、摇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加的图纸进行说明,对于和以往技术相同的部分,只给予本领域惯用的名称,而详细说明将会省略。
图1显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打纬机构的结构,该打纬机构主要由主轴5、摇轴6和安排在主轴5与摇轴6之间的四套曲柄摇杆传动机构,每套曲柄摇杆传动机构由曲柄、连杆以及摇杆组成。当然,主轴5与摇轴6之间也可以连接四套以上曲柄摇杆传动机构,以适应喷气织机的宽幅需求。主轴5处于打纬机构的主动侧,摇轴6位于被动侧,通过曲柄摇杆传动机构将力矩从主动侧传到被动侧,打纬的工作部件是摇轴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1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