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纤维联合混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1025.5 | 申请日: | 2009-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5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纪合聚;张志刚;杨效慧;李政;陈泊金;张其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3/00 | 分类号: | D01G13/00;D01G23/00;D01G2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425***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联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色纺业与半精纺业中,多颜色、多纤维按比例混配的设备,诸如不同种类纤维的多种比例混配、同种但不同颜色纤维的多种比例混配以及不同种不同颜色纤维的多种比例混配等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色纺、半精纺企业中对于前道不同颜色纤维混配的设备,其中的一种纤维混料装置主要包括圆盘抓棉机、开棉机、多仓混棉机及打包机,即运用棉纺前纺的工艺流程:
圆盘抓棉机(FA002)→开棉机(FA106)→多仓混棉机(FA025)→打包机。该纤维混料装置采用圆盘喂入,每盘原料重量约1吨,在圆盘头尾时由于原料密度差异,打手开松原料后,管道中通过负压吸取原料,易形成抓取不匀,造成色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纤维混料装置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纤维联合混料装置。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纤维联合混料装置,包括初梳理混开机组、气压控制箱组、输送风机组与梳理混料机,初梳理混开机组设置有多台初梳理混开机,气压控制箱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气压控制箱,输送风机组也设置有相同数量的输送风机,初梳理混开机组中的初梳理混开机分别与气压控制箱组中的气压控制箱及输送风机组中的输送风机一一对应,在相对应的一台初梳理混开机与一台气压控制箱之间通过一台输送风机连接;气压控制箱组还设置有用于携带纤维原料绵延层的输送平帘,所有气压控制箱由后至前依次排列,输送平帘至少从下部依次穿经除位于首位的气压控制箱外的所有其他气压控制箱,位于前一位置的气压控制箱的棉层输出口的高度以满足其生成的纤维原料绵延层足以叠加在位于输送平帘上由后一位置的气压控制箱生成的纤维原料绵延层上面为原则。
上述输送平帘直接或间接通过喂入辊组与梳理混料机衔接,喂入辊组设置有一对带有齿条片的罗拉。
在输送平帘的前侧设置有输送斜帘,上述喂入辊设置在输送斜帘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多个气压控制箱,分别利用其储棉仓的密度和均匀度,根据各种原料纤维的密度,和储棉仓的体积可计算出储棉仓内的原料的重量,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的成份,通过改变两输出罗拉的间距,输出不同厚度的纤维原料绵延层而改变其输出绵延单位长度上的重量,通过多个气压控制箱组合形成均匀的绵延层组合即纤维原料复合绵延层,确保了各种颜色纤维原料按照颜色及组分设定配比,在喂入到梳理混料机前一直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了其前后一致和均匀性,也就实现了各颜色纤维原料混配的精确喂入。此外,上述喂入辊组设置有一对带有齿条片的罗拉,罗拉上齿条片的作用是增加对进抵喂入工位原料纤维复合绵延层的握持力,便于纤维在进入到梳理混料机时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后经转移辊、混开辊多次开松、分梳、转移,再经过道夫的梳理转移,最终在喇叭口汇聚,后经轴流风机经输送管道流入到下道工序。能够实现各种颜色纤维原料按照颜色及组分设定的配比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均匀一致,从而可实现整个混配过程的色差减小或无色差。由于混配过程的无色差,就具备了省略清花工序而直接进入梳棉工序,并且可实现单并成条,达到减少纤维损伤,节约用工,降低电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纤维联合混料装置中的初梳理混料机与输出风机可完全采取现有技术中对应设备或装置实施,气压控制箱与梳理混料机的主体部分也可完全采取现有技术中对应设备或装置实现。
下面结合纤维混配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1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