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的调压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41010.9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9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杜昀霈;梁作德;周广宇;张书韬;徐曙光;张宗军;储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泰山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调压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500kV及以上大型变压器的调压线圈。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高压输变电站中的主要设备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变电站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在大型工矿区,500kV及以上的大型变压器被较多的使用,变压器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暴露在大气环境中,承受着酸雨、盐雾、风沙的侵蚀,特别是雷电对变压器的正常使用影响最大,这便对变压器抗雷电冲击的能力要求较高。常规自耦500kV电力变压器一般采取串联绕组末端或公共绕组首端调压,变压器雷电冲击试验对此处有严格的考核,故对调压线圈的抗雷电冲击能力的要求较高。常规调压线圈的结构为单层圆筒式多根并绕,相邻线匝间电压差小,且匝间接触面积小,仅为单根线的幅向厚度方向,致使匝间电容值小,轴向机械强度相对较弱。当雷电冲击时试验调压线圈入波,因入波端匝间电容值小导致电位梯度大,有可能造成绝缘的损伤甚至击穿,对变压器将来运行的安全产生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性能稳定,让调压线圈线匝间幅向交错串联排列,增大匝间电压差,并采取多根轴向并绕,增大匝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起到提高匝间电容的作用,而且此种结构是线圈的幅向增大,轴向机械强度提高,提高了变压器调压线圈的安全裕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压器的调压线圈,一种变压器的调压线圈,由多根导线轴向并联、幅向交错串联组成,其每匝导线由8根单根导线轴向排列组成,幅向共4列,并由外部引线进行幅向交错串联,即第一列导线尾端与第三列导线首端连接,第三列导线尾端与第二列导线首端连接,第二列导线尾端与第四列导线首端连接,32根导线组成为一束进行串联排列形成桶状。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结构中每匝一根导线改为8根导线轴向并排,线匝间幅向交错串联排列,增大匝间电压差,改进后的线圈结构相当于导线宽度加大,增加匝间电容。由于本实用新型纵向电容的增大,大大提高了抗雷电冲击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该结构的调压线圈机械强度高,提高了变压器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的调压线圈,由多根导线1轴向并联、幅向交错串联组成,其每匝导线由8根单根导线1轴向排列组成,幅向共4列,见图1。并由外部引线进行幅向交错串联,即第一列导线1尾端与第三列导线1首端连接,第三列导线1尾端与第二列导线1首端连接,第二列导线1尾端与第四列导线1首端连接,32根导线1组成为一束进行串联排列形成桶状。这样的线圈结构机械强度高,而且增大匝间电压差,每匝的宽度加大,匝数降低相应的串联就减少,故使电容大幅度提高。由于本实用新型线圈匝间电容大,提高了抗雷电冲击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变压器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性能稳定,线圈层间电容大,雷电冲击能力,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泰山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泰安泰山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10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灯光组合开关控制机构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平面三极磁块充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