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文氏管与滤袋框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0610.3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赵锦尧;田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登市威力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6 | 分类号: | B01D46/06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4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氏管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冲袋式除尘器的除尘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文氏管与滤袋框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袋式除尘器中,通常文氏管安装在滤袋框架顶端口部,滤袋框架安装在除尘器多孔板的滤袋中,当含尘气体进入除尘器内,尘气透过滤袋,粉尘被阻留在滤袋的外表面,净化后的气体从滤袋内腔涌出,进入除尘器净气箱体,由引风机排入大气。当除尘器工作一段时间后,滤袋外表面的粉尘积聚到一定厚度时,当除尘系统阻力增大时,需要用脉冲压缩空气喷射清灰。工作时,控制仪发出指令,打开脉冲阀,压缩空气瞬间由喷吹管的喷嘴喷入滤袋内腔,压缩空气高速经过文氏管的喉径时,在滤袋的上部形成较大的负压,诱导数倍于喷吹压缩空气的洁净空气(清灰二次风)一齐涌入滤袋内腔,使滤袋瞬间反向膨胀,清除滤袋外表面附着的粉尘层,由此实现滤袋的高效净化,节省压缩空气,节约能源。
但是,现有的带文氏管的滤袋框架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透过滤袋的洁净空气需要自下而上涌出滤袋,必须经过滤袋框架的上口文氏管喉径(通常滤袋直径≥120mm,文氏管喉径≥46mm),此处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大大缩小(流通面积仅为滤袋截面积的16%左右),显然大大增加了洁净气体的排出阻力,导致除尘设备的阻力总量大大增加;
2、从清灰的角度来说,文氏管喉径阻碍了清灰二次风的流量,显著削弱了清灰二次风对滤袋内腔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清灰效果;
3、由于文氏管插入到滤袋内腔,其下口以下部分滤袋受到脉冲气流冲击清灰的强度远远大于文氏管长度范围内的部分,影响该部分滤袋清灰效果,降低了该部分的过滤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性能好,能有效地提高过滤功能的文氏管与滤袋框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一种文氏管与滤袋框架,包括文氏管和滤袋框架,其特征在于滤袋框架的框顶部内设有至少3个定位支撑件,文氏管的喉径与滤袋框架上口在一个平面通过滤袋框架内的定位支撑件径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的长度为框架的笼骨顶口内径减去文氏管喉部外径的二分之一。
即改变文氏管与滤袋框架的相互位置关系,提高文氏管的安装位置,使文氏管从滤袋框架结合面向上提高了50~150mm,从而使文氏管喉径与滤袋框架之间形成环形气流通道,使气流通道由原来的16%左右增加到90%以上,大大增加了净化气流与脉冲二次风的流通面积,减少设备阻力,降低电耗;而且,脉冲喷射气流与其引导的二次风可多通道进入滤袋内腔,加快了清灰气流的运动速度,增加的气流通道,使喷射气流作用于对应的滤袋壁,提高了滤袋的过滤面积和清灰效果特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文氏管的顶端提高,滤袋框架的顶面在文氏管喉径处,增大了净化气体的流通面积,减少了气流阻力,能节省电能,增加了除尘器的过滤面积,提高了对滤袋壁的清灰效果和除尘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视图。
图中标记:1、文氏管,2、滤袋,3、框架,4、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可知,一种文氏管与滤袋框架,包括文氏管1和滤袋2框架3,在滤袋2框架的框架3顶部内设有至少3个定位支撑件4,文氏管1的喉径与滤袋框架3上口在一个平面通过滤袋框架内的定位支撑件4径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4的长度为框架的笼骨顶口内径减去文氏管喉部外径的二分之一。
在滤袋框架3的上口端部的内侧与文氏管喉径外侧之间安装3个或3个以上的支撑件4径向定位支撑,将文氏管的安装位置向上抬高,减少文氏管1在滤袋框架3内的长度,文氏管1的喉径与滤袋框架3之间形成的环形气流通道,大大增加了气体的流通面积,减少了气流阻力、设备运行阻力,降低了电耗;而且,压缩空气诱导的二次清灰气流由多通道涌入滤袋2内腔,加快了清灰气流速度,提高了滤袋清灰效果;本实用新型改变文氏管1与滤袋框架3的组合形式,使脉冲清灰气流作用于滤袋内腔的长度空间增加,改善了该部位的清灰效果,增加了除尘器的过滤面积,提高了清灰效果和除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登市威力风机有限公司,未经文登市威力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06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体的成型模具
- 下一篇:村镇供水管网压力安全调控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