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盗型拖车绳索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8315.4 | 申请日: | 200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8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巫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巫振中 |
主分类号: | B60D1/18 | 分类号: | B60D1/1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8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拖车 绳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摩托车、汽车等设备拖拉及束服的拖车绳索。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拖车绳索,其绳体一般为布质、皮质、尼龙或麻线,且为单一材质。该绳体在使用中存在强度不足,易断,以及很容易让人为破坏,安全性和防盗性欠缺。再者,传统的拖车绳索还设有便于连接的挂钩,但由于挂钩的开口位敞开,只能起到方便挂接,不能封闭扣合,因而挂接的稳定性和防盗性不强。
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拖车绳索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新型、实用的防盗型拖车绳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强防盗性的拖车绳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防盗型拖车绳索,包括绳体、收紧器及挂钩,挂钩设置在绳体端头,而绳体则穿设于收紧器,供使用者收放绳体,于绳体上增加有顺沿绳体延伸并与绳体结合为一体的加强筋;于挂钩的开口位设置有防盗锁,防盗锁活动封闭挂钩的开口。
所述加强筋系为钢索,其嵌设于绳体内部,加强筋有一条或多条。
所述防盗锁系为一密码锁,一端套接于一安装柱上,且两者可相对轴向伸缩,防盗锁的另一端则形成套接端,内部有套接口,以套接挂钩之开口的一端头,安装柱则与挂钩之开口的另一端头形成铰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在绳体上增加有顺沿绳体延伸并与绳体结合为一体的加强筋,加强绳体的结构强度,加大拉持力,使用寿命更长,不易自断,也不易被人为剪断,起到很好的防盗和固定作用。此外,在挂钩的开口位设置有防盗锁,防盗锁活动封闭挂钩的开口,这样,使用时把防盗锁锁上,挂钩不会自动松脱,挂扣更牢,防止意外发生,他人也不易打开,也增强了防盗作用。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耐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绳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挂钩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3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防盗型拖车绳索,包括绳体1、收紧器2及挂钩3,挂钩3设置在绳体1端头,而绳体1则穿设于收紧器2,供使用者收放绳体,收紧器2具有定位作用。于绳体1上增加有顺沿绳体1延伸并与绳体1结合为一体的加强筋4。加强筋4系为钢索,其嵌设于绳体1内部,加强筋4有一条或多条,加强筋4可增加绳体1内部结构强度,提升抗拉性,使用寿命更长,韧性更好,不易断裂,且加强筋4系为钢索体系,不易被人为剪断,起到很好的防盗和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在挂钩3的开口位设置有防盗锁5,防盗锁5活动封闭挂钩3的开口,这样,使用时,挂钩3挂接后把防盗锁5锁上,将挂钩3的开口封死,挂钩不会自动松脱,挂扣更牢,防止意外发生,他人也不易打开,也增强了防盗作用。
图1及图3所示,防盗锁5系为一密码锁,一端套接于一安装柱6上,且两者可相对轴向伸缩,防盗锁5的另一端则形成套接端,内部有套接口51,以套接挂钩3之开口的一端头,安装柱6则与挂钩3之开口的另一端头形成铰接。打开防盗锁5后,将防盗锁5往安装柱6方向推移,则可将防盗锁5另一端套接口51退出套接,即防盗锁5挂钩3之开口的套接端头31分离,再将防盗锁5和安装柱6一起绕安装柱6与挂钩3铰接形成的转动副往外转动,实现打开挂钩3之开口。挂钩3挂接后,回转防盗锁5,并使其套接口51套接挂钩3之开口的套接端头31,然后锁上防盗锁5,使防盗锁5和安装柱6之间不能相对轴向伸缩,即完成锁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耐用。
当然,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原理做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巫振中,未经巫振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83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