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7908.9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8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关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锦明 |
主分类号: | E03C1/04 | 分类号: | E03C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水系统的终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嘴。
技术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有色金属的大量需求,催生着铜价大幅度上涨,传统的铸造技术由于其用铜量大的特点,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使其在卫浴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人们对健康环保的要求,液压胀形技术以其用铜量少,成本低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特点,开始出现在卫浴产品的制造上。
但是针对卫浴产品中的面盆水嘴来说,由于其中要有一根提拉杆从出水嘴中通过,并且这个提拉杆需要与水路隔开,传统的水嘴结构通过液压胀形技术虽然可以实现其生产,但是其工艺过程相对复杂,次品率高,且无法形成批量生产,从而导致水嘴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不利于推广使用。
现阶段,开发一种可采用液压胀形技术进行量化生产的水嘴,并且简化其生产工艺过程、提高产品品质,是各厂商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水嘴,在符合各种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其生产工艺要求低,生产成本低,且可采用液压胀形技术进行量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嘴,至少包括一个壳体,以及一个穿过壳体的拉杆,所述壳体为内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部包括一个用于水流通过的过水腔体,以及一个安装拉杆的拉杆腔体,该两腔体之间密闭分隔。
上述水嘴结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优选设计:
该水嘴包括一个安装于其壳体顶端部的接头,以及一个安装于壳体底端部的底座。
该水嘴还包括一个过水管,其安装在壳体内部,一端与所属连接头密闭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密闭连接;所述过水腔体为所述过水管的内腔,所述拉杆空腔为由所述过水管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的空腔。
该水嘴还包括一个套装在所述拉杆外部的孔管,所述孔管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闭连接;所述拉杆空腔为所述孔管的内腔,所述过水腔为所述孔管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形成的空腔。
所述底座下表面设置有一锁紧螺母,所述孔管的底端与该锁紧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孔管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底座连接处设置有包胶层。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水嘴,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水嘴结构简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并且可采用液压胀形技术进行量化生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同时上述水嘴可与现有的铸造产品可以直接实现互换,使用者无需为此作更多的新零件,节约很多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水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嘴,包括壳体1,壳体1内为内部呈空腔结构,在壳体1的顶端部设置有接头2,该接头2为出水口,其用于连接起泡器,在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底座3,其用于将整个水嘴结构紧固安装在使用台面;在壳体1上穿过其上壁设置有拉杆4,拉杆4的底端延伸至底座3,并且可以相对壳体1上下活动;为了确保使用过程中拉杆的上下活动不受水流的影响,在壳体1内腔设置有一过水管5,过水管5顶端与接头2密闭连接,其底端与底座密闭连接,从而将壳体1内腔分为A空腔和B空腔,水流从B空腔(过水管内部)流过,不会流入A空腔对提拉杆的上下活动造成影响。
上述壳体的背部设置有提拉孔,以供提拉杆的安装,其通过液胀成形成型于壳体上,根据业内技术常规可知,该过程工艺简单,且可以与壳体一次成型。
为了达到环保无毒和符合一些国家和地区和产品质量标准,过水管5可以使用紫铜管、黄铜管、不锈钢管和其它符合标准的非金属材料的管。过水管5和连接起泡器用的接头2、水嘴紧固联接用的底座3之间可以采用焊接和胶接的方式进行联接。
上述结构将水嘴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两相互密闭的空腔,以防止水流对提拉杆上下活动的影响,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结构,以实现与上述方案相同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结构相同的是,该水嘴包括壳体1、接头2、底座3以及提拉杆4,通过液胀成形工艺在壳体1上成型有提拉孔,提拉孔内安装有一外壁设置有包胶层的孔管6,其通过包胶层可与壳体1的腔壁以及底座3密封连接,并且,为了将孔管6固定,在底座3下表面有一螺母7,螺母7与孔管6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并将孔管6固定于底座3上,提拉杆4套装在孔管6内,可上下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锦明,未经关锦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7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无焊接外墙结构
- 下一篇:一种瓜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