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完全同相逆并联整流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7429.7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2 | 分类号: | H02M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完全 并联 整流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完全同相逆并联整流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整流器结构均基于同相逆并联整流变压器阀侧出线两两同相逆并联排列而设计,同相逆并联联结结构能够很好地解决整流器电磁干扰问题,提高了整流器的均流系数和功率因数,减少损耗,但存在相间距离窄、连接整流变压器和整流器的阀侧交流母线需弯曲连接以及直流正负汇流母线间距小的问题,容易发生短路事故。
一般联结、同相桥臂前后布置结构虽然可以避免阀侧交流母线弯曲和拉大正负汇流母线间距,但存在电磁干扰严重,整流器均流系数差、功率因数低、损耗大以及交流阀侧进线母线连接复杂,容易发生交流母线短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完全同相逆并联整流器结构,具有结构简洁、维护方便;母线间距离大,抗交、直流短路能力强;均流系数高、损耗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非完全同相逆并联整流器结构,包括与阀侧交流进线排连接的两条交流侧母线、与直流汇流排连接的两条直流侧母线、整流元件、快速熔断器、连接整流元件和快速熔断器的导电板、支撑绝缘件;其特征在于:两条交流侧母线同相逆并联方式背靠背放置,两者之间用绝缘板隔开并安装于整流器中部,两条交流侧母线外侧沿母线长度方向各设置快速熔断器;两条直流侧母线置于整流器的前部和后部,且与两条交流侧母线平行对齐;两条直流侧母线沿母线长度方向双面压装整流元件;两条直流侧母线上的整流元件通过导电板与两条交流侧母线上的快速熔断器连接,各母线通过支撑绝缘件安装固定。
所述两条交流侧母线各自通过交流进线排直接连接到两个同相逆并联整流变压器的等电位阀侧出线;每相交流进线排长度相同。
所述每条交流侧母线可以各分为两根,并排联结安装。
所述两条交流侧母线外侧沿母线长度方向各设置两列快速熔断器,直流侧母线、直流侧母线沿母线长度方向双面共阴极或共阳极安装整流元件。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整流器技术,有如下优点:
1、整流器结构简洁:整流器三相桥臂形成A、B、C板式排列,整齐划一。整流器与整流变压器连接的交流进线排按a1、a2、b1、b2、c1、c2排列,电气清晰。
2、整流器母线间距大,相间中心距可根据整流变压器阀侧出线母排相间距设定,可达1000mm以上,阀侧交流进线排中心距达400mm,输出正负极中心距达1200mm,有足够的电气绝缘距离,可以很好地解决整流器交、直流母线的短路问题。
3、整流器交流阀侧进线母线长度相同,有利于提高整流器臂间均流系数;由于交流侧采用了同相逆并联技术,有利于提高整流器同臂元件的均流系数。
4、整流器由于交流侧采用了同相逆并联技术,系统感抗减少,有利于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损耗。
5、成本降低:由于交流桥臂和直流桥臂均合二为一,波形系数降低,母线材料用量可减少约20%。
6、安装维护方便:整流器宽度与整流变压器宽度相当,有利于厂房安装布置。相间中心距离达1000mm以上,净空间距达600mm以上,从整流器的前方和后方均可直接进入整流器内部对设备进行检修。
7、冷却水路简化:由于整流器母线数减少,使得冷却水路减少,提高了水路的可靠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整流变压器与整流器联结系统布置图;
图2是图1中整流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整流器的右视图;
图4是图1中整流器的前视图;
图5是图1中整流器的后视图。
图示说明:
1、2-交流侧母线;3、4-直流侧母线;5-整流元件;6-快速熔断器;
7-导电连接板;8、11-绝缘支撑件;9、10-交流进线排;1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7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