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真空光学镀钛膜涂层液晶屏幕保护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6978.2 | 申请日: | 200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0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晓斌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B32B27/08;B32B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光学 镀钛膜 涂层 液晶屏幕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屏幕保护贴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真空光学镀肽膜涂层液晶保护贴。
背景技术
目前时下液晶屏幕的使用已经普及到绝大部分电器产品,液晶屏幕以高画质、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众多优势面获得大众青睐,但同时也有一个很大缺陷,便是容易被刮花,时间久了由于静电作用屏幕上会附着尘垢、油污、莓菌等。为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也相应出炉了屏幕保护贴,保护屏幕防止刮花,贴这一层膜起到了保护作用却又影响了它原有的高清晰度的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上所述屏幕保护贴膜在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了高清晰和高通透高真空光学镀肽膜涂层液晶屏幕保护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表层由低密度的聚酯树脂制成,透明度高,同时具有阻隔性和热封性,保护中层贴膜不受污染;底层由复合硅胶制成,吸附性能的好,利用静电原理自动附贴,无残胶留下,中间层为聚酯薄膜。
中间层由聚酯薄膜制成。聚酯薄膜材质是高耐磨性(硬度为3H)和耐热性(允许温度为-10℃~80℃),平整度好,化学性能稳定的双向拉伸聚脂薄膜——PET(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此薄膜经过真空光学镀氧化钛,增加了防紫外线,自动分解尘垢的功效,具有高通透性的特征,透光度达到95%。
所述聚酯薄膜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双向拉伸制成。
所述表层、中间层、底层经层压技术一体化成膜。结合牢度强,无气泡灰尘夹杂之间。
所述表层上还镀有氧化钛。镀氧化钛是在高真空的环境下通过高真空热蒸发镀膜机给介度基体镀上一层二氧化肽而形成的,这一涂层使得保护贴膜能够阻挡95%的紫外线,能够保护屏幕不因受热过高而增强静电反应,腐化屏幕表层,同时,这一涂层接触到紫外线照射时,会因光电效果而产生强烈的氧化作用,空气中的氧气转化成氧化离子,此时附着在贴膜表面的油污和污垢等有机物将会自动分解,其所含的碳元素将与空气中的氧化离子自动结合,生成新的成分消散于空气中,经过这一分解过程,贴膜已完成自动清洁的过程,起到除菌,除污垢的作用,从而保持洁净和高透明。另外,此涂层只要通过微量的电流,就会产生热量,附在薄膜上的雾气便会立即融化,使此贴膜不受气漫影响,保持清晰和通透,它只需要极小的电流,不会有任何伤害。
所述高真空光学镀肽膜涂层液晶屏幕保护贴厚度为0.19mm,中层贴膜厚度分别0.18mm,表层和底层贴膜均为0.05mm。
所述高真空光学镀肽膜涂层液晶屏幕保护贴厚度为0.28mm,中层贴膜厚度为0.27mm,表层和底层贴膜均为0.05mm。
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可自动清洁,保护高清晰和高通透,在原有抗耐磨的基础材质上增加了这一工艺过程,实现兼具了高透明这一性能,解决了一直存在的耐磨保护贴不够通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这里以其中一种形式为例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真空光学镀肽膜涂层液晶保护贴,包括表层20、中间层21和底层22。所述表层20为低密度的聚酯树脂层,透明度高,同时具有阻隔性和热封性,保护中层贴膜不受污染。中间层21聚酯薄膜材质是高耐磨性(硬度为3H)和耐热性(允许温度为-10℃~80℃),平整度好,化学性能稳定的双向拉伸聚脂薄膜——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脂(PET),此薄膜经过真空光学镀氧化钛,增加了防紫外线,自动分解尘垢的功效,具有高通透性的特征,透光度达到95%。底层22为复合硅胶层,吸附性能的好,利用静电原理自动附贴,无残胶留下。
表层20、中间主膜21和底层22经层压技术一体化成膜,结合牢度强,无气泡灰尘夹杂之间。
表层20上面镀有氧化钛。镀氧化钛是在高真空的环境下通过高真空热蒸发镀膜机给介度基体镀上一层二氧化肽而形成的。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晓斌,未经梁晓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69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型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GPS功能的数码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