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徒手安插的气管用多功能器械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6482.5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9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柯以铨;王建奇;许平;金法;冯常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徒手 安插 管用 多功能 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以气体处理法影响病人呼吸系统的器械,具体涉及气管用器械。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保持呼吸困难重症者上呼吸道通畅的常用器械主要有气管用插管和喉罩。
临床上常用的气管用插管主要由一通气管、设在靠近通气管尖部的球形套囊以及与球形套囊连通的充气罩组成。使用时将球形套囊充满空气,利用球形套囊将患者的气管口部密封,实现人工给氧呼吸。由于人的气管和食管紧挨在一起,而且声门隐匿在会厌后,使得气管插管变得十分困难,必须要借助于视频器械,如喉镜、胸腔镜等,因此严重限制了气管用插管在条件简陋和缺乏特别专业医务人员的情况下使用。此外,插入的深浅也很能掌控,导管插入太深可误入一侧支气管内,引起通气不足、缺氧或术后肺不张;导管插入太浅时,可因病人体位变动而意外脱出,导致严重意外发生。还有一点就是,需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患者多半是一些需要抢救的重症病人,其舌后坠或因咳嗽及吞咽反射差或消失,呕吐物和痰极易呛入鼻腔而引起剧烈呛咳。
现有的喉罩包括一通气管,该通气管的头部设有一与其连通的充气罩,所述充气罩上设有一充气管。使用时将充气罩充满空气,利用充气罩将患者的喉咙与口腔隔离,实现人工给氧呼吸。由于充气罩是放置的患者的口腔内,因此较气管插管相对方便。但是,该操作只能由专业麻醉师在专用的喉镜及开口器打开患者口腔后进行操作。对于危重昏迷的病人,病人往往紧闭口齿,口腔充满呕吐物,且现场并无医疗专业人员,因此,吼罩无法及时应用于急需抢救的危重病人。昏迷状态的患者胃中吐出的含胃酸的呕吐物、反流物、及血性液或痰极易吸入肺部,堵塞肺泡或支气管等,造成全身缺氧而加重患者病情。
由此可见,户外现场抢救危重病人时,急需既可徒手按插,又能吸痰和胃内反流物的气管用器械。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非医疗专业人员徒手盲插的保障病人呼吸通畅的多功能器械。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徒手安插的气管用多功能器械,其特征是,该器械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其中,第一导管的一头设有可与呼吸机连接的标准接口,另一头的头部设有环状部充气膨胀时形成半个桃核状的喉罩;第二导管继续延伸并经所述喉罩上环状部的边缘穿出,在接近尖头处设有球形套囊;两充气管分别与喉罩的环状部和球形套囊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器械还包括一开口器,该开口器为一段呈鲨鱼头状流线型的管体,其内设有所述喉罩泄气后可自由进出的通道,其外的中部设有群边,其口部的上唇向前延伸形成与上额吻合的舌状引导板。上述开口器除具有普通开口器的作用,即可防止患者咬瘪或咬破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外,还具有以下突出的效果:1、在开口的过程中,所述的群边便于医师徒手用力推进,插入口腔后,所述的群边保留在牙齿外可限制开口器进入的深度;2、舌状引导板可沿上额向喉口延伸,既可利用其打开昏迷病人的紧闭的口,也可使患者的声门进一步显露,便于医师进行插管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器械,其中所述的群边上在呈鲨鱼头状流线型的管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孔,以便系接绳或带将整个器械捆绑固定在病人头部,避免因病人体位变动而导致整个器械意外脱出,引发严重意外事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器械,其中所述的两充气管的外伸端可分别设一可与注射器配合的单向阀,以便用注射器对分别对所述的喉罩和球形套囊充气,也可分别设一手捏式充气泵,以便于在缺乏充气器械的条件下,分别对所述的喉罩和球形套囊充气。当所述充气管外伸端设有单向阀时,所述的单向阀与充气管之间还可串设一小气囊,以便用手触摸感知充气气压的高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器械,其中所述的喉罩与普通是喉罩的充气罩结构基本相同,它由充气膨胀成中空的环状部和紧密覆盖在所述环状部一侧是背部组成,当所述环状部充气膨胀时便形成半个桃核状的曲面;所述的第一导管穿越所述的背部与所述环状部内径中的空间,所述的第二导管穿越所述的背部经所述环状部内径中的空间由所述环状部的边缘穿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64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醇诊断/测定试剂(盒)及乙醇浓度测定方法
- 下一篇:供卧床患者使用的喷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