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剖式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5954.5 | 申请日: | 200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1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瞿国平;李光武;刘庆松;房硕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鹰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9/00 | 分类号: | F16J9/00;F16J9/14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3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剖式 机械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流体动压和静压密封的机械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密封装置中的全剖式密封环。
背景技术
剖分式机械密封装置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美国彻斯特顿(Chesterton)公司研制成功,并在中国获得发明专利,其专利公告号为CN85109414A。所谓全剖式即为一个整体密封环应用应力破坏原理,在几何尺寸的对角处加工应力导向槽,经局部施加压力后使其裂成两个半环体,其裂口端面基本对称并无碎块残渣,将两个半环体组合使用时,裂口断面不需要添加密封胶,现有专利号为ZL200520108623.7的中国专利,对剖分式密封环的剖切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使得剖分式密封环在装配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配合到一起,因此两分半环间的相对平面度得到了改善。剖分式机械密封装置的结构解决了机座在不方便拆装或拆装成本较高的密封装置更换的难题,这是现有剖分式机械密封装置的最大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专利产品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安装时很难保证剖分式密封环在安装时密封面的平面度,因而跟普通机械密封相比,运行时加剧了密封环端面间的机械磨损,使得机械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全剖式密封环实现密封端面的非接触,并集剖分式密封环和非接触式密封环的优点于一身,能更有效地防止泄漏,提高其使用可靠性的全剖式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环。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全剖式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环,包括一对对称的半环体,两半环体合在一起构成一圆环状的密封环,密封环的中部设置有圆孔,所述的两半环体一侧的端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微槽,各微槽依照两半环体合并后的旋转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的微槽分别均匀开设于两半环体组成密封环的环内侧;所述的微槽分别均匀开设于两半环体组成密封环的环外侧;所述的微槽槽深范围为2到30μm,槽数为4到60个;所述的微槽采用螺旋槽、圆弧槽、直线槽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械密封装置安装方便,可大大节约安装成本;由于密封端面间实现非接触运行,因此有效减少了剖分式密封环因安装误差而带来的机械磨损,并使密封端面的温升得到有效地控制,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剖式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全剖式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半环体,2、圆孔,3、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全剖式枢机密封装置的密封环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全剖式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环,包括一对对称的半环体1,两半环体1合在一起构成一圆环状的密封环,密封环的中部设置有圆孔2,所述的两半环体1一侧的端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微槽3,各微槽3依照两半环体1合并后的旋转中心作对称分布,微槽则3分别均匀开设于密封环的环内侧。
如图2所示,一种全剖式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环,其基本结构同上,所述的微槽3分别均匀开设于密封环的环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微槽槽深范围为2到30μm,槽数为4到60个,所述的微槽采用螺旋槽、圆弧槽、直线槽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鹰流体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鹰流体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59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