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缺氧式间歇曝气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2206.1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刚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刚毅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竹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缺氧 间歇 生活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污水的一体化缺氧式间歇曝气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对农村、风景区、牛奶场、高层建筑(酒店旅社、商住楼、公寓)、别墅区、小城镇、大型轮船游艇等点源的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间歇曝气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SBR)(或称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间歇运行的污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SBR是在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BR工艺的核心是反应池,污水在反应池中按序列、间歇进入每个反应工序,即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和闲置五个工序。污水流入反应池达到预定容积后,进行去除BOD、硝化、反硝化及除磷等操作过程,同时可微量曝气,以保证顺利排泥。停止曝气和搅拌后充分沉淀,这一次起二沉池的作用,沉淀后上层清夜经过处理后排放,下层污泥作为种泥回流。排水后进入闲置工序,使污泥处于饥饿状态,使其在下个周期的反应中,充分发挥活性。
但传统SBR法一般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其规模较大,制造和运营成本高,控制系统成本也很高,且为露天敞开式,占地表面积,不适宜农村、别墅区等生活污水的分散式处理,尤其无法应用于单户、几户、十几户或百户左右家庭的流量小的生活污水处理。传统SBR反应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预处理池,其对水质和水量的冲击负荷的缓冲能力低,并且无排泥系统,其活性污泥易老化,生物除磷的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缺氧式间歇曝气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缺氧式间歇曝气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由一上敞口的容器、盖体、鼓风机以及设于容器内的进水管、进水虹吸式滗水器、虹吸式排泥器、排水虹吸式滗水器、曝气管组成;所述容器内设有一竖向隔断,该隔断将容器分隔成为独立的两部分,一部分为预处理池,另一部分为生物反应池;所述进水管接通预处理池;所述进水虹吸式滗水器入口端位于预处理池,其出口端位于生物反应池,以此连通预处理池和生物反应池;所述虹吸式排泥器的入口端位于生物反应池,其出口端位于预处理池,以此连通生物反应池和预处理池;所述排水虹吸式滗水器的入口端位于生物反应池,其出口端供接出容器之外;所述曝气管设于生物反应池的池底,该曝气管经通气管与所述鼓风机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水虹吸式滗水器的出口端向下设有入水挡膜。
2、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水虹吸式滗水器和排水虹吸式滗水器结构相同,其从入口端至出口端由第一开口向下的“U”形管道、横向连通直管以及第二开口向下的“U”形管道依次连接构成,在第一开口向下的“U”形管道顶部向上接有一排气管;并且,在第二开口向下的“U”形管道与横向连通直管相接的竖向段上设有一吹气口,该吹气口经管道接所述鼓风机。
3、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水虹吸式滗水器和排水虹吸式滗水器的入口端设有液位器。
4、上述方案中,所述虹吸式排泥器为一排泥虹吸管,基本机构是一U形管,其利用虹吸原理将生物反应池中的污泥排向预处理池。
5、上述方案中,对传统SBR工艺进行了小型一体化的设计。本方案不同于传统SBR工艺的一大的特点在于预处理池的设置。由于分散处理污水时,水量规模太小,活性污泥的浓度起伏较大,当活性污泥的浓度不能维持必须的浓度,将会导致处理水质的不稳定。因此,通过对装置设计预处理池,一方面可实现连续进水的作用,不影响后续的曝气、沉淀、滗水、排泥,同时,预处理池作为缺氧区的设置,可对污水进行水解酸化,大幅提高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增强有机物的去除率和除磷脱氮的作用,另一方面以缓冲入水,存储初级污泥和二级污泥,挡住沉淀物和悬浮物,对污水的均量和均质起到一定作用。
其次,由于用地紧张,设计上优先考虑不占地的污水处理,在设计中设计成地埋式,形成地下污水处理站,地面为绿地、路面或停车场的格局,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合理利用土地。
第三,滗水器的设计运用虹吸原理,既降低了整个装置的制造成本,又便于自动化控制的实现,降低了管理成本。
第四,排泥的措施,保证了活性污泥不断地在生物反应池中经历一个高絮体负荷,从而有利于系统中絮凝体细菌的生长,进一步有效的抑制丝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可以起到控制污泥膨胀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排泥时间和排泥量的控制,达到生物除磷的最佳效果,免去了化学除磷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刚毅,未经罗刚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2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粪池改进装置
- 下一篇:高效节能集中型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