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体输送软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31042.0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6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邵旻;张华京;陈正标;郭京文;董旭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4 | 分类号: | F16L11/14;F16L11/16;F16L3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输送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软管,尤其是一种主要用于燃气涡轮发电机组输送燃气、蒸汽、油料等介质管路中的流体输送软管,属于输送管路软连接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涡轮发电机组输送燃气、蒸汽、油料等介质的软管不仅要求承压高、耐腐蚀,而且与常规软管不同的是,其外部需要设置保护层,以防止软管磨损,避免介质泄漏产生的高压射流对人员和工作环境的影响。据申请人了解,以往的此类软管保护层均采用涂覆3~5mm厚的硫化橡胶,其缺点是明显增加了软管自重、降低了软管的柔性、减少了软管的补偿量,且橡胶的耐磨性、耐候性较差,因此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软管存在的缺点,通过对保护层的合理改进,提出一种重量轻,柔韧性、耐磨性、耐候性好的流体输送软管。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流体输送软管包括波纹管、包裹在波纹管上的编织结构增强层,以及松套在增强层外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截面呈S形的螺旋缠带构成;所述S形截面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螺旋缠带的对应结构相互扣合;所述保护层的端部通过衬环与波纹管端部的接管固定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层采用S形截面缠绕带,因此重量轻;而两条缠绕带之间存在扣合间隙保证了保护层具有理想的柔韧性和减振降噪作用,保持了软管补偿位移的效能;缠绕带易于采用不锈钢等材质制作,因此完全可以满足耐磨性、耐候性好的要求,显著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软管用于发电机组,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不锈钢材质的金属波纹管1、包裹在波纹管1上的不锈钢丝编织增强层2,以及松套在增强层2外的不锈钢轻质保护层3构成。增强层2起到增强波纹管耐压性能的作用。保护层3由螺旋缠带构成,起耐磨和阻挡泄漏产生的高压射流的作用。旋缠带由不锈钢带压延成形,截面呈S形,缠绕时,S形截面的两端分别与相邻螺旋缠带的对应结构相互扣合,因此构成迷宫状扣合截面的柔性管状保护层3。两条缠绕带扣合之后具有一定的轴向和径向扣合间隙,从而具有理想的柔韧性,保持软管补偿位移的效能。
波纹管1的端头对焊有接管5,接管5的两端均具有扩展边止口,外圆套有接头(法兰)6。增强层2的端头通过卡环箍紧固定在接管5的外圆上。
保护层3的端部通过环形的不锈钢衬环4与波纹管1端部的接管5固定连接。衬环4的外径和内径分别与保护层3的内径和接管5的外径相配,从而以内孔套在软管端部的接管5外、外圆嵌在保护层3内孔中的方式,通过缝焊将保护层2与波纹管接管5固定连接在一起。
实践证明,本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软管不仅具有理想的补偿位移、减振降噪作用,而且具有承压高、耐腐蚀、重量轻、耐磨和耐候性好等突出优点。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其材质不限于不锈钢,用途也不限于发电机组,接头既可以是法兰接头,也可以是螺纹接头。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1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子琴的发音机构
- 下一篇:场馆自助导游信息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