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减污型排水沟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9997.2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4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邵东国;刘武艺;刘欢欢;王建漳;过龙根;乔欣;孙春敏;杨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3/00 | 分类号: | E02B13/00;E02B1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周宗贵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减污型 排水 沟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沟渠,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减污型排水沟渠。
背景技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现已建成农田灌溉面积8.3亿亩,每年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占全国总量的3/4,生产的经济作物占全国的90%以上,使我国能够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量、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保障中国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随着全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灌溉工程设施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初步建立起了灌溉排水工程体系,但也存在灌排工程不配套、重灌轻排等现象,以至于一方面存在灌溉渠道大量衬砌、硬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排水沟渠坍塌淤积严重,排水不畅,自然降水、地下水和灌溉回归水利用率低等问题,致使全国迄今仍有易涝耕地2450万hm2。如何在满足农田排涝、防渍标准要求下,合理优化设计排水沟渠,维持其边坡稳定,实现计量排水与控制排水,提高农田排水的再生利用率,则是人们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实际问题之一。
目前,人们虽已针对排水沟渠坍塌淤积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利用钢筋混凝土板进行排水沟衬砌技术。但是,衬砌硬化后的排水沟渠可能会改变农田排水过程线,甚至阻碍农田排渍;同时,也不利于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硬化排水沟渠由于缺少生态植被,也就减少了生态植被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机会,从而,丧失了农田排水沟渠的生态屏障与减污作用。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到了农田之外,造成我国许多湖泊、水库和河流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为此,陈金山提出一种使用生态混凝土板建造净水沟渠技术(用于水污染治理的生态混凝土技术[J],建筑材料学报,2003,3(4),60-64页),但是,该种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时,仍存在污水中的固体物质沉积在混凝土上,会很快堵塞大孔混凝土的孔隙,使其失去了净水功能;而且,普通生态混凝土净水效果(尤其是浊度等)还不够理想;混凝土在流动水中钙离子大量流失,使水泥水化产物分解,造成强度降低,甚至破坏,结果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够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排水沟渠坍塌,保持其边坡稳定与排水通畅,并在满足农田排涝防渍标准要求下实行排水计量与控制排水,减少化肥营养污染物质从灌排系统流失的生态减污型排水沟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横断面为梯形的沟道,沟道表面铺设蜂窝状混凝土预制板,所述的蜂窝状混凝土预制板上设有多个孔洞,孔洞内栽种有沉水植物,所述的沉水植物为苦草、金鱼藻、水蕴草、聚藻、眼子菜或流苏菜等;在生态减污型排水沟渠中每隔200-500m设置一个宽顶堰式拦水堤坝,在宽顶堰式拦水堤坝顶部设置控制闸。
上述在宽顶堰式拦水堤坝顶部一侧设有量水刻度,用于计量农田排水量。
上述的孔洞的间距为260mm,孔径为1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1、此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现在灌排系统的坍塌问题,降低农田排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达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此外,生态沟中的植物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农村环境,甚至可以用作牲畜饲料等,具有很好的经济收益。
2、通过在排水沟渠中设立宽顶堰式拦水堤坝,并在其顶部设置控制闸和顶部一侧设置量水刻度,可实现农田控制排水与排水计量,提高雨水与灌溉回归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蜂窝状混凝土预制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在I-I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在II-II处的剖视图。
其中:1-蜂窝状混凝土预制板、2-孔洞、3-沉水植物、4-宽顶堰式拦水堤坝、5-控制闸、6-量水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99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