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造生物膜漂浮悬挂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9801.X | 申请日: | 200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8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业勤;李勤生;王若雪;王靖;李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益生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 生物膜 漂浮 悬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发明专利《一种人造生物膜及制备方法》(CN1928081)生产的人造生物膜组装成为多功能、用途广、使用方便的人造生物膜漂浮悬挂式装置,用于污染水环境的生态修复和治理,特别是用于污泥源头减量。
背景技术
我国超过92%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每年产生的污泥数以亿吨计。由于污泥含水量高、体积大,易腐烂、处置困难,处理成本约占污水运行成本的40-6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污泥围城及如何处置污泥已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严重问题。
污泥源头减量是解决此问题的可行方法,也就是在保证污水处理效率和出水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污泥的产生量。例如:通过微生物隐性生长,即微生物利用自身细胞溶解产物生长的污泥减量技术;用代谢解偶联的污泥减量法;微型动物扑食的污泥减量,在工艺上采用浸没式生物膜工艺;氧化沟工艺,投加填料或微生物等方法。
我们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人造生物膜(CN1928081)产品治理制药污染的水体和虾塘底泥,均证明黑色淤泥显著减少,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时,不仅提高了净化效率,污泥的产生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通过人造生物膜中高密度固定的微生物部分或全部替代活性污泥微生物,同时通过膜中的微生物自主更新、隐性生长和分泌胞外酶,将污水中的有机大分子和死亡细胞分解,既强化了污水处理的效能,又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泥产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将发明专利(CN1928081)的人造生物膜片进行有效的组装,使其成为具有多功能、用途广、便于投放和使用灵活的装置。特别是适用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水文条件。对于已建好的曝气池,不需要作结构性改造就可应用,以提高生物处理效率,并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生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人造生物膜漂浮悬挂式装置,包括人造生物膜片、塑料绳、浮性塑料圈和浮球组成,其特征在于:条状的人造生物膜片末端设有一圆孔,将20-25条的条状人造生物膜片、浮性塑料圈分别都穿入一条塑料绳上形成圆圈状,且每两片人造生物膜片之间就插入1-3个直径2.0cm、厚1.0cm多孔的浮性塑料圈,用塑料绳穿入浮球并将浮球固定在圆圈内。于是,膜片悬挂于浮体上,并自由下垂至污水中。
所述的人造生物膜片为100-200cm长,5cm宽,0.2cm厚。
每个人造生物膜片上固定相同或不同微生物菌株,所用微生物菌株均为法定部门认定的、安全的、公开的益生菌株。
在浮球和浮性塑料圈表面固定有二氧化钛化合物。
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水中可以自由浮动,随流动水体移动,阻力小。下垂的膜片随曝气水流飘动,与污水接触的有效面积更大。浮球和浮性塑料圈表面固定有二氧化钛化合物,以增加物理、化学净化反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此装置投放方便,无需安装水下固定构架。
与现有技术或装置相比,阿科曼及人工水草等产品只是提供微生物附着的载体;本装置中的人造生物膜片中固定有高密度、高效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净化效率更高。
本装置可投放到任何需要治理的污染水体,包括湖库、港湾、景观水体及养殖水体原位修复,,也可以用于生活污水、工农业生产废水处理,特别是用在污水厂活性污泥曝气池中,提高净化效率和消减污泥产生量。
本装置的浮球和浮性塑料圈上固定有二氧化钛化合物,它们在水面接受阳光,进行光催化或其它光化学反应,加速难降解污染物的分解,使本装置多功能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人造生物膜片1、塑料绳4、浮性塑料圈2和浮球3组成,将人造生物膜片1制作成条状,且每片长200cm长、5cm宽、0.2cm厚,人造生物膜片的长度根据需要确定长度,末端设有一圆孔,将20条的条状人造生物膜片1通过末端圆孔穿入一条塑料绳4上,每穿入一条人造生物膜片,就插入1个直径2.0cm、厚1.0cm多孔的浮性塑料圈2,当人造生物膜片和浮性塑料圈安装完毕后,将塑料绳4打结,形成圆圈状,用预留的塑料绳4穿入浮球3,并将浮球3固定在圆圈内。每个人造生物膜片1上固定有一种或几种益生菌类菌株,如芽孢杆菌类、光合细菌类和酵母菌类等,在浮球和浮性塑料圈表面固定有二氧化钛化合物。
本装置已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曝气池中连续运行四个多月,能高效去除COD,并实现了污泥几近零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益生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益生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98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离子水整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内置激发光源的水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