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流程散热器水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9212.1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5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杜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朗弘热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 | 分类号: | F28D1/04;F28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程 散热器 水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或发电机组用的散热器水箱,具体是一种多流程散热器水箱。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用于发动机或发电机组的散热器水箱,大都采用单流程设计。其工作原理是:冷却液从机组缸套出来后,由水箱进水管进入上储水室,再流经换热管与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的冷却液然后在下储水室集中,最后通过水箱出水管重新进入机组缸套,冷却缸体,如此往复循环,实现冷却作业。
在中小功率柴油机上,为了降低水泵泵耗,水泵的流量一般都不大,大多在1~3升/秒的范围。由于水泵的流量普偏较小,冷却液在换热管中的流速也较低,冷却液处于层流状态或中间状态,热交换不强烈,散热系数较低。为达到额定散热量,必须增加散热面积,造成有色金属消耗的增加。如何在不增加散热面积和材料消耗基础上提高散热器水箱的散热效率,是当前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多流程散热器水箱,能够实现在不增加散热面积和材料消耗基础上,提高水箱散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流程散热器水箱由水箱进水管、上储水室一、换热管、下储水室一、上储水室二、下储水室二、水箱出水管、水箱支架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储水室隔板将上储水室按1∶2比例分隔为上储水室一、上储水室二两部分,下储水室隔板将下储水室按2∶1比例分隔为下储水室一、下储水室二两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冷却液从水箱进水管流入上储水室一,在上储水室隔板的割断作用下,冷却液仅能经换热管流至下储水室一;冷却液在下储水室一周转后第二次流入换热管,并流入上储水室二;冷却液在上储水室二周转后第三次流入换热管,从换热管流出到下储水室二,最后从水箱出水管中流出,进入发动机缸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冷却液在散热器中的流程和流通截面积,提高了冷却液的流速和流程,增强了冷却液的紊流程度,强化了热交换过程,最终实现了在不增加散热面积基础上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进水管、2.上储水室一、3.上储水室二、4.下储水室一、5.下储水室二、6.水箱出水管、7.换热管、8.上储水室隔板、9.下储水室隔板、10.水箱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多流程散热器水箱由水箱进水管(1)、上储水室一(2)、换热管(7)、下储水室一(4)、上储水室二(3)、下储水室二(5)、水箱出水管(6)、上储水室隔板(8)、下储水室隔板(9)、水箱支架(1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储水室隔板(8)将上储水室按1∶2比例分隔为上储水室一(2)、上储水室二(3)两部分,下储水室隔板(9)将下储水室按2∶1比例分隔为下储水室一(4)、下储水室(2)二两部分。
其工作原理是:冷却液从水箱进水管(1)流进上储水室一(2),在上储水室隔板(8)的割断作用下,冷却液流经换热管(7)仅能到达下储水室一(4);冷却液在下储水室一(4)周转后第二次流入换热管(7),并流入上储水室二(3);冷却液在上储水室二(3)周转后第三次流入换热管(7),从换热管(7)流出达到下储水室二(5),最后从水箱出水管(6)中流出,进入发动缸机套。冷却液的流程方向如图中方向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冷却液在散热器中的流程和流通截面积,提高了冷却液的流速和流程,增强了冷却液的紊流程度,强化了热交换过程,最终实现了在不增加散热面积基础上提高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朗弘热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朗弘热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9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预热器拖曳形密封结构
- 下一篇:触摸控制系统和定位激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