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雨刮电机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8416.3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8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袁策刚;杨士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钱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周宗扬 |
地址: | 434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雨刮 电机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雨刮电机总成,属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的前后挡风玻璃外一般都安装有雨刮器,雨刮器是通过雨刮电机总成带动其摆动而进行工作的。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外形被设计得更加流畅、美观;加之人们对车形外观及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现有的雨刮电机总成因其复杂的结构型面及过大的体积,很难适应现有汽车的外形设计,以及无法满足不规则的安装基体及空间要求。同时,现有的雨刮电机总成也存在着生产成本高,不易维修,使用寿命低,对刮刷工作范围不能调整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体积小,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可满足不规则的安装基体及空间要求,且能方便调整输出刮刷角度的后雨刮电机总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后雨刮电机总成,它由电机,传动装置和安装板构成,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的一端安装有电机,传动装置上固装有安装板;所述的传动装置由壳体、蜗轮、蜗杆、连杆、摇杆和输出轴组成,蜗轮、蜗杆、连杆、摇杆置于壳体内,传动装置的蜗杆一端与电机连接,蜗杆的中部与蜗轮啮合,蜗轮上呈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连杆连接孔,蜗轮一侧的壳体上装有输出轴,连杆的一端通过连杆连接孔安装在蜗轮上,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摇杆与输出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由蜗轮、蜗杆、连杆和摇杆组成的运动结构,简化了结构构造,缩小了产品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能适应更小的安装空间并且便于安装,安装板通过增加加强筋,选用合适材料,即保证了安装板的强度,又节约了材料。同时,通过连杆连接孔调整连杆在蜗轮上的连接位置,即可改变输出的摆动角度,用以适应于不同车型及不同刮刷角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后雨刮电机总成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雨刮电机总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连杆,3、安装板,4、蜗轮,5、连杆连接孔,6、输出轴,7、摇杆,8、安装爪,9、安装孔,10、蜗杆,11、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后雨刮电机总成由电机1,传动装置和安装板3构成,传动装置的壳体上经螺栓装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制有多个向外翻转的安装爪8,安装爪8在安装板3上呈三角形设置,安装爪8上制有安装孔9。安装板3一是用于将电机1固定在车身上,二是用于对电机1及传动装置限位。所述的传动装置由壳体11、蜗轮4、蜗杆10、连杆2、摇杆7和输出轴6组成,蜗轮4、蜗杆10、连杆2、摇杆7置于壳体11内,传动装置的蜗杆4一端与电机1连接,蜗杆10的中部与蜗轮4啮合,蜗轮4上呈圆周均布有多个连杆连接孔5,蜗轮4一侧的壳体11上装有输出轴6,连杆2的一端通过连杆连接孔5安装在蜗轮4上,连杆2的另一端通过摇杆7与输出轴6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电机1经蜗杆10带动蜗轮4旋转,并通过连杆2及摇杆7带动输出轴6作往复的摆动,再由输出轴6带动紧固在其上的执行元件(即刮刷)完成清扫汽车挡风玻璃表面的污渍及雨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通过蜗轮4上的连杆连接孔5调整连杆2在蜗轮4上的连接位置,即可改变输出轴6输出的摆动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钱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钱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4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