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位备压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8086.8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4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金;李茂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绍金 |
主分类号: | E03B11/12 | 分类号: | E03B11/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位 备压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水装置,特别是一种高位备压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给水方式多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系统,包括智能无负压增压水箱、无负压叠压给水设备、无负压管道增压给水设备、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等,它是继水箱(水塔)供水、气压供水、变频调速供水之后的新型供水设备。
但是,无负压变频供水系统没能解决水泵直接供水(包括变频水泵)存在的二个问题:
1、用水高峰时瞬间掉压。
这是由于水泵加速滞后必然会产生的,当用水量突然增加的时候,水泵提速增加流量不可能在瞬间完成,必有几秒以上的加速时间,就会造成短暂的掉压甚至断流。
2、运行费用过高。
生活管网很难做到滴水不漏,甚至有用户故意把水龙头关小接水,由于水是不能压缩的,只要管网漏水,压力就会下降,水泵就需要运行保压。无负压变频供水的节能效果在正常用水阶段无可争议;但在用水低峰和小流量、夜间用水时,必须依靠水泵低速运转来保证管网恒压,与工频运转水泵相比虽然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却不能做到“不用水、不耗电”。一天24小时中,真正的用水高峰不到4小时,20小时以上处于小流量用水状态,大量的电能白白浪费在稳压运行上。如何解决管网小流量供水时的稳压问题,是依靠水泵运转来保证管网恒压的供水设备面临的共同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位备压罐,配合无负压变频供水系统和泵前稳压罐,可以解决用水高峰时瞬间掉压和用水低峰期节能保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位备压罐,高位备压罐为压力容器,顶端设有压力控制阀,底端设有进出水管。
高位备压罐顶端还设有吊环。
高位备压罐材质为不锈钢或碳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位备压罐,通过在用、供水管网各不利用水点的高处设置高位备压罐,配合无负压变频供水系统和泵前稳压罐的共同作用,可以实现以下的效果:
1、在给水过程中,正常流量用水时,由无负压供水系统的水泵机组向用户供水的同时,向高位备压罐和泵前稳压罐补水;即由水泵“向上单向供水”。
2、当用水量突然增加,大流量用水时(紧急情况下),实现水泵机组向上、高位备压罐向下“双向供水”,消除水泵加速滞后存在的瞬间掉压问题。
3、小流量用水和零流量时,水泵机组休眠停止运行,主要由高位备压罐内的储备水“向下单向供水”实现稳压;此时泵前稳压罐亦有一定的“向上单向供水”稳压功用,彻底解决小流量用水和零流量时(约为20小时/每天)的电能浪费问题。
4、大、小流量的界限,由高位备压罐加上泵前稳压罐的有效容积决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水力模型得到根本的优化,它把用水情况分成二种流量:A、正常流量和大流量;B、小流量和零流量。二种流量情况的界限,由高位备压罐加上泵前稳压罐的有效容积决定。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水高峰时瞬间掉压问题、用水低峰和夜间小流量供水时的节能问题,使供水设备的节能效果与“入住率”无关。可降低水泵启动次数75%以上;缩短水泵运行时间75%以上;延长水泵寿命2倍以上;降低运行费用2倍以上。如在全国推广应用,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高位备压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位备压罐,高位备压罐6为压力容器,顶端设有压力控制阀61,底端设有进出水管63。此处的高位备压罐6为承压的储水装置,为储水罐或储水箱,安装在用、供水管网的各不利供水点建筑物高处。其中底部的进出水管63与用、供水管网连接,与稳流补偿器1、负压抑制器2、水泵机组3、微机控制变频系统4和泵前稳压罐5配合工作。压力控制阀61可用于调节高位备压罐6内的压力,以确保其内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高位备压罐6可以采用立式方式也可以采用卧式方式布置,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高位备压罐6顶端还设有吊环62。吊环62可以便于高位备压罐6的吊装。
高位备压罐6材质为不锈钢或碳钢。高位备压罐6中不锈钢板的壁厚大于2mm。这样可以保证高位备压罐6具有足够的耐压强度,并且不会因为锈蚀而产生水污染。
在整个系统中采用了真空抑制技术、微机变频技术、管网备压稳压技术,实现无负压变频双向恒压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绍金,未经张绍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