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缓冲结构的溜槽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7539.5 | 申请日: | 200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2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1/02 | 分类号: | B65G11/02;B65G11/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结构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物料的溜槽。
背景技术
溜槽是物料从一个输送设备转移到另一个输送设备传输纽带,是物料输送过程中非常常见的设备。溜槽会产生两种常见的问题:
第一,物料在溜槽中流动时,不可避免地对溜槽内壁产生磨蚀,需不定期更换衬板。但通常由于溜槽内空小、内壁脏而更换困难,常常需要把整个溜槽都拆下来再更换衬板。
第二,由于工艺需要,常需要布置一个落差大而长的溜槽,这种溜槽需要输送多种物料,因为后续工艺严格要求不能混料,所以这种多物料输送的溜槽是不能采取“料打料”的形式的。这样落差大而长的溜槽如果不采取措施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对后续的接料设备产生的冲击大,物料粒度破坏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维护且减小物料对后续的接料设备冲击的带缓冲结构的溜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带缓冲结构的溜槽,它包括溜槽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溜槽本体从左侧面向右开有上导槽,溜槽本体从右侧面向左开有下导槽,下导槽位于上导槽的下方,上导槽与物料输送方向的夹角α为20°~80°,下导槽与物料输送方向的夹角为20°~80°;上活动缓冲板从溜槽本体的左侧面导槽口插入在上导槽中,下活动缓冲板从溜槽本体的右侧面导槽口插入在下导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物料进入本装置后,经过缓冲板的导流、缓冲后物料流速减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上活动缓冲板、下活动缓冲板的设计,为物料输送起缓冲作用,减小物料对后续的接料设备冲击;2、不会产生积料、混料的情况;3、活动缓冲板与导槽形成抽屉式结构,更换磨损较快的缓冲板上的衬板方便,易维护;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缓冲板的结构图;
图中:1-溜槽本体,2-上活动缓冲板,3-上导槽,4-上衬板,5-上底板,6-上挡板,7-下导槽,8-下活动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带缓冲结构的溜槽,它包括溜槽本体1、上活动缓冲板2、下活动缓冲板8;所述的溜槽本体1的上部从左侧面向右开有上导槽3,溜槽本体1的下部从右侧面向左开有下导槽7,下导槽7位于上导槽3的下方,上导槽3与物料输送方向的夹角α为20°~80°(具体角度大小视物料性质而定),下导槽7与物料输送方向的夹角为20°~80°(具体角度大小视物料性质而定);上活动缓冲板2从溜槽本体1的左侧面导槽口插入在上导槽3中,下活动缓冲板8从溜槽本体1的右侧面导槽口插入在下导槽7中。
所述的上导槽3位于溜槽本体1的左部(图1中的左边为左部,右边为右部),下导槽7位于溜槽本体1的右部。
所述的上活动缓冲板2包括上衬板4、上底板5、上螺钉,上衬板4位于上底板5的上面,上衬板4与上底板5由上螺钉连接。
所述的上底板5的左端焊接有上挡板6,上挡板6与溜槽本体1的左侧面相接触(挡住左侧面导槽口,上挡板使得输送的物料不外漏且挡灰),上挡板6与溜槽本体1由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的下活动缓冲板8包括下衬板、下底板、下螺钉,下衬板位于下底板的上面,下衬板与下底板由下螺钉连接。
所述的下底板的右端焊接有下挡板,下挡板与溜槽本体1的右侧面相接触(挡住右侧面导槽口,下挡板使得输送的物料不外漏且挡灰),下挡板与溜槽本体1由螺钉固定连接。
需要更换上衬板4时,可拆除螺钉,抽出上活动缓冲板2;需要更换下衬板时,可拆除螺钉,抽出下活动缓冲板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7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拖拽半移动箱式变电站
- 下一篇:自动广播系统扩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