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反馈力抽油泵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6477.6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7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杜宝坛;刘承杰;王景森;王亮;冷淑玲;杨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苗在朝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5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抽油泵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油田抽油井用的井内设备,是一种抽油泵,特别是一种恒反馈力抽油泵。
二、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01276194.x可座封稠油泵,下冲程时泵内压力高,泵外压力低,上柱塞上端面承受高压的面积大于上柱塞下端面承受高压的面积,在面积差和压力差作用下产生一个向下的力,称为反馈力,反馈力帮助抽油杆下行,从而克服稠油对抽油杆的摩擦阻力,使稠油井能正常生产。但这种抽油泵的上柱塞下端面始终承受套管压力,反馈力为面积差和压力差相乘,当压力差小时,反馈力就小,而压力差等于泵深减沉没度,当沉没度高时,反馈力就小,对于高压低渗透井,开抽前沉没度高,几乎等于泵深,所以没有反馈力。由此可见,现有技术的抽油泵反馈力与沉没压力有关,反馈力小,抽稠油能力差。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恒反馈力抽油泵,使其反馈力与泵深有关,与沉没深度无关,反馈力大,抽稠油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大泵筒、大柱塞、连接管、小泵筒、小柱塞、排出阀、进油阀组成,大柱塞处于大泵筒内,小柱塞处于小泵筒内,大柱塞下部与连接管上部连接,连接管下部与小柱塞连接,小柱塞上安装排出阀,小泵筒与进油阀连接,大泵筒与小泵筒之间安装隔压阀,隔压阀的侧面有阀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隔压阀为单向阀,大柱塞下部的液体可以排出,套管内的液体不能进入,使大柱塞下端面的压力与油井压力无关,反馈力为大柱塞面积与小柱塞面积之差乘以泵的排出口压力,泵深决定后,反馈力就恒定,这个反馈力也大于普通泵的反馈力,因此,抽稠油能力强。
四、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由大泵筒1、大柱塞2、隔压阀3、连接管4、小泵筒5、小柱塞6、排出阀7、进油阀8组成,大柱塞2处于大泵筒1内,相互配合起密封作用,小柱塞6处于小泵筒5内,相互配合起密封作用,大柱塞2下部与连接管4上部连接,连接管4下部与小柱塞6连接,小柱塞6上安装排出阀7,小泵筒5与进油阀8连接,大泵筒1与小泵筒5之间安装隔压阀3,隔压阀3的侧面有阀球。隔压阀3为单向阀,大柱塞2下部的液体可以排出,套管内的液体不能进入,目的是将柱塞与泵筒之间的漏失液排至套管内。
大柱塞2上部与抽油杆柱连接,抽油时,大柱塞2、连接管4、小柱塞6、排出阀7随抽油杆同时运动,下冲程时泵内压力高,泵外压力低,由于大柱塞2的面积大于小柱塞6的面积,因此,大柱塞2上端面承受高压的面积大于大柱塞2下端面承受高压的面积,在面积差和压力作用下产生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称为反馈力,此力帮助抽油杆下行,从而克服稠油对抽油杆的摩擦阻力,使稠油井能正常生产。反馈力为大柱塞2的面积与小柱塞6的面积之差乘以泵的排出口压力,因此,反馈力只与泵深有关,泵深决定后,反馈力就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苗在朝,未经苗在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64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负压管网稳流增压给水设备
- 下一篇:具有夹持功能的液压切钳